诗词《秦淮夜泊》全文、翻译和鉴赏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原诗今译】
烟和月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岸沙,
夜晚船儿停泊在秦淮附近的酒家。
卖唱的歌妓不知丧家失国的仇恨,
在江那边还唱着玉树后庭花 。
【鉴赏提示】
这首诗由夜泊秦淮慨叹陈后主的亡国之哀,而讥刺晚 唐朝廷腐败的现实,从而将历史感和现实感在流丽自然而 又感慨苍茫的叹息中融为一体。
首句紧扣诗题,描绘出“秦淮夜泊”的景色:“烟笼寒水 月笼沙”,沉沉夜幕降临了,秦淮河上弥漫着一层薄薄的水 雾,月亮的清辉,时隐时现地照在沙岸上,使晚秋的岸上笼 罩着一片朦胧的暮色。诗人连用两个“笼”字,把秦淮河夜色 中具有特点的烟、水、月、沙四种景象联系起来,融为一体, 为表达主题渲染了一种朦胧、迷茫、凄清的气氛,为下面的 描写作了铺垫。
“夜泊秦淮近酒家”,既照应诗题,点明了时间、地点,与 上句描绘的气氛相呼应,又为下句的行文作了引发。秦淮 河,穿过南京市区,西北流入长江,曾映现过六朝的兴亡。今 日秦淮河两岸,官家富户集于此,酒楼茶肆多如林,盛极一 时,繁花似锦。由于诗人“近酒家”,所以不时地听到传来的 后庭之曲,自然引起了痛苦的感叹。这一句承上而使景色 的描写有了着落,以迂曲蓄势,启下又使诗人抒情的闸口洞 开,急转直下。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那哀艳动人 的曲调,简直要使人沉醉在六朝金粉的旧梦里。诗人百感交 集,发出深重的叹息,仿佛在埋怨那歌女,又像是在问自己: 歌女们为什么这时还要唱起陈代亡国之曲后庭花呢?商 女,当指江北扬州一带的歌女。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 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曲调。诗人并非完全 实指商女不知,而是另有一番深意。点歌听曲是卖唱的习 俗。当大唐帝国江河日下、岌岌可危之时,竟有人在这亡国 之都的秦淮河上点唱这靡靡之音。谁还记得陈代亡国的教 训?又有谁关心国家的命运?这正是诗人最为痛心的,所以 用“不知”“犹唱”这样的字句,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限感 慨和对唐王朝统治者的辛辣讽刺,那种借古喻今、怀远讽刺 的锋芒也俱在其中了。
李白曾写过:“一闻歌玉树,萧翠后庭状”的月夜金陵 怀古,刘禹锡也曾作过:“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的金 陵怀古,都是咏金陵的名篇。李诗古朴深厚,气势奔放,刘 诗感情深沉,笔调明快,在写法上却都以怀古为主,而杜牧 这首诗却以景写情,“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明胡震享引徐 献忠语);曲笔抒情,语言凝练,构思精当,含蓄深婉,因而被 沈德潜赞誉为“绝唱”。
-
绝: 断绝、没有。伦: 同类、同辈。意思是同辈(类)中所没有的。语出《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三国时期,刘备在西取巴蜀时收服了猛将马超,远在荆州的关羽听说后心中很不平衡,就写信给刘备说:“听说马超武
-
樱桃厅院春偏好,石井栏堂夜更幽。白粉墙头花半出,绯纱烛下水平流。闲留宾客尝新酒,醉领笙歌上小舟。舞袖飘摇棹容与,忽疑身是梦中游。
-
此诗共六章,第一章言上古之时百姓的朴素生活。第二章追述后稷播植自给,舜禹躬耕稼穑,都十分重视农业劳动。第三章写古代士女竞相耕作,时代清明,农人安然自逸。第四章写古代贤达之人尚且躬耕,众人庶士更当勤于耕种,以保自安。第五章谈耕作的重要性。
-
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②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③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④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⑤ 何为出战辄披
-
欧阳修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间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
-
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作品赏析【注释】:
-
若耶溪水云门寺,贺监荷花空自开。我恨今犹在泥滓,劝君莫棹酒船回。
-
《有源之水,寒冽不冻;有德之人,厄穷不塞.》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有源之水,寒冽不冻;有德之人,厄穷不塞。》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胡宏《知言·文王》,重道立德类名言句子
-
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