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注释、译文和评说
【注释】 前世,以前的时代。教,政教,教化。伏羲: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又称伏牺、包牺、伏戏,相传他始画八卦,教民结网捕鱼,驯养牲畜。神农: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中国农业与医药的发明者。姜姓,号烈山氏。一说即炎帝。尧:又称帝尧,名放勋,原始时代陶唐氏的部落首领,为帝时期约在公元前23世纪,建都于唐(今山西临汾),史称唐尧。舜: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传说中的贤君,在位时期约在公元前22世纪。文:指周文王,姓姬,名昌,亦称伯昌,统治期间国力强盛。武:指周武王,姓姬,名发,周文王之子。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顺应时势。汤:商汤,又称成汤,商朝开国之君。殷夏:殷:商朝,商朝第十代君主盘庚将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县),因此商也称殷或殷商。夏:夏朝,相传是由夏后氏部落首领禹建立。
【译文】 以前的朝代政教各不相同,应该去效法哪个朝代的法度呢?古代帝王的法度不相互因袭,应该遵循哪个礼制呢?伏羲、神农教化民众不施行诛杀,黄帝、尧、舜虽然施行诛杀但不株连,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时代,他们各自顺应时势建立了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礼制。礼制和法度都要根据时势来制定,政策和命令都要顺应当时的社会事宜,兵器铠甲和器具用备都要方便使用。所以我说:治理国家,并非只有一种方式;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人。商汤、周武王称王于天下,并不是因为他们遵循了古代法度才兴盛起来的;殷朝和夏朝的灭亡,正是因为他们不肯改革旧的礼制才招致灭亡的。既然如此,反对旧法度的人,不一定就该遭到责难;遵循旧礼制的人,也不一定值得肯定。
【评说】 时代发展了,人具体的需求也变了,但是普通民众对国家的期望却不会变,那就是希望政治清明,从而国富民强。对于制定国家法度的人来说,只要以民众的利益为重,就一定会赢得民心,这也是圣明君主们制定法度的原则。
-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
交友类名言赏析《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丁鹤年 拔翠五云中 ① ,擎天不计功。 谁能凌绝顶 ② ,看取日升东。 【注释】 ①五云:五色之瑞云。②凌绝顶:唐杜甫《望岳》诗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斜句。 【评说】 本诗选自顾嗣立《元诗选初集·海
-
名言: 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 注释: 任: 任……做事。 句意: 成就功业并不难, 难的是得到有才能的人; 得到有才能的人并不难, 难的是使用他们; 使用有才能的人并
-
【3831】回荡的钟摆(许小年著,中国计划出版社,20 6万字,2017年6月第1版,48元)△共4个部分:①中国:形势与对策;②改革:政策与实践
-
《人生志气立,所贵功昌业.》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生志气立,所贵功昌业。》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唐·陶翰《赠郑贵外》,胸怀远大类名言句子
-
愿为王剃须喻 【原文】 昔者有王,有一亲信,于军阵中,殁命[1]救王,使得安全。王大欢喜,与其所愿。即便问言:“汝何所求?恣汝所
-
《先秦散文·易传·文言》原文鉴赏 《文言》曰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有哪些,内容包括人教版小学阶段所有古诗,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所有小学阶段的古诗词。人教版小学阶段一至四年级所学古诗 【小学一年级】七首 《 一去二三里 > 北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
-
那是我第一次在地铁里听歌。 说起地铁,熟悉它的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宽敞舒适的乘车环境,发音准确、清晰悦耳的报站声音,不受
-
留仙初试砑罗裙。小腰身。可怜人。江国幽香,曾向雪中闻。过尽东园桃与李,还见此,一枝春。庾郎襟度最清真。挹芳尘。便情亲。南馆花深,清夜驻行云。拼却日高呼不起,灯半灭,酒微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