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诗《大道曲》题解、原文、注释和赏读
乐府广题记载,谢尚为镇西将军的时候,曾穿着紫罗儒衫,在市中佛国门楼上弹琵琶,作大道曲。而今曲去辞留,就是这首大道曲。
原文
青阳二三月,柳青桃复红。
车马不相识,音落黄埃中。
赏读
这首五言诗只有四句,语言浅显,寄寓深刻,曲折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主题。
“青阳二三月,柳青复桃红”两句,赞美春光烂漫,正值春天二三月之际,杨柳青青,桃花红艳,景色红艳怡人,万物蓬勃向上发展。此情此景,恰似诗人一样,正值人生发展之际,青云直上,前程似锦。诗人眼中显现明媚的春天,恰是他踌躇满志的体现。
“车马不相识,音落黄埃中”,写大路上南来北往车马喧嚣,也不一定彼此相识,一切声音都消失在黄色尘埃中。隐喻人生旅程如同一条大路,人们奔来驶往,不就为名利而追逐吗?可到头来,都避免不了葬身黄土的命运。诗意一转,由踌躇满志而转向抒发繁华锦绣不过是过眼烟云的感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这个普遍存在的哲理,深蕴在谢尚的大道曲中,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
《先秦散文·庄子·达生(节选)》原文鉴赏 仲尼
-
倚声是依照乐曲的声情、句拍填词,也称依声或寄声。《新唐书刘禹锡传》谓禹锡乃倚其声,作《竹枝辞》十馀篇。此为倚声之始。北宋张未《贺铸东山词序》:大抵倚声为之词,皆可歌也。后因宫调失传,词家以前辈作品的声
-
此为感旧词。作者词中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深沉悲凉的伤时感逝情怀和身世之慨。词的上片写当年斗鸡池边征歌逐舞、饮酒赋诗的盛况。首两句写昼夜相继的游赏欢宴。酒阑之后,兴犹未尽,还歌女的纨扇上题遍绮丽的新诗,可以想见词人的情意气。这两句用淡墨浅染
-
苏轼 夫言有大而非夸。达者信之,众人疑焉。孔子曰:“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孟子曰:禹抑洪水,孔子作《春秋》,而予距杨墨。盖以是配禹也。文章之得丧,何与于天?而禹之功与天地并,孔子、孟
-
秋雾连云白,归心浦溆悬。津人空守缆,村馆复临川。篷隔苍茫雨,波连演漾田。孤舟未得济,入梦在何年?
-
此诗以时令即景起兴,蕴含深沉复杂的感慨。秋日黄昏,天高地远,沈千运返还气候已寒的深山,走向清苦的隐逸的归宿。知友分别,不免情伤,而诗人却坦诚地表示对沈的志趣充分理解和尊重。所以接着用含蓄巧妙、多种多样的手法予以比较描述。 在封建时代
-
金殿销香闭绮栊,玉壶传点咽铜龙。 狂飚不惜罗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 斑竹岭边无限泪,景阳宫里及时钟。 岂知为雨为云处,只有高唐十二峰。 此诗系李商隐失意感怀之作。诗中多有隐喻,无疑是由他的遭遇、 情性
-
作者: 马洪恩
-
淙淙三峡水,浩浩万顷陂。未如新塘上,微风动涟漪。小萍加泛泛,初蒲正离离。红鲤二三寸,白莲八九枝。绕水欲成径,护堤方插篱。已被山中客,呼作白家池。
-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中国历来有把松、竹、梅并称为“岁寒三友”的说法,梅花与“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