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花诗词之《山石榴》全诗原文鉴赏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间。
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似火一般的杜鹃花映红了小山。它的花瓣有繁有简、既多且艳。摘下一朵插在佳人玉钗之上,只怕有人担心要烧坏那乌黑的云鬟。这是著名诗人杜牧咏杜鹃花诗的大意。杜鹃花开时,花片朵朵鲜红欲滴气势非凡、故又有映山红之称。诗人说映小山即是此意。这里用似火来形容杜鹃花确是很形象。如果说这第一句是总体描写,那么第二句繁中能薄则是将笔触深入到杜鹃花的细部即花瓣上了。繁是说花朵之多、薄是写花瓣之简,即单瓣。杜鹃花品种繁多,经人工培育更是千变万化,有重瓣、单瓣之别。花镜曰:“重瓣红花,极其烂漫,每于杜鹃啼时盛开,故有是名。“杜牧所咏杜鹃是红色的无疑,是重瓣还是单瓣似乎难以断定,或者说也无须断定,繁中能薄即有繁有薄,各种各样都有吧?艳中间显系指其色的艳丽。在两句正面描绘山石榴后,第三句笔锋一转至佳人玉钗上。玉钗,一般指白玉制成首饰,其色洁莹透彻。插上一朵红火般的杜鹃花、格外艳眼夺目。诗人运用夸张语说“只疑烧却翠云鬟”,疑是担心的意思,“只”字强调了这种担心的重要。“烧却”二字正同首句“似火”二字照应,可见诗人立意着眼点即是此诗一以贯之的‘火红’的杜鹃花的颜色。七言绝句是杜牧诗作中擅长诗体,写来得心应手,洒脱自然。这首咏杜鹃花七绝,用语准确,形象生动,将杜鹃花红似火的可爱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给读者留下鲜明印象,充分显示了杜牧诗作的深厚的语言工力。
-
素冠 作者: 阎琦 【本书体例】
-
暑服宜秋著,清琴入夜弹。人情皆向菊,风意欲摧兰。岁稔贫心泰,天凉病体安。相逢取次第,却甚少年欢。
-
[唐]罗隐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绯。《旧五代史
-
世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 ① 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有以胜虎, 而气已盖 ② 之矣。 ——《苏东坡全集·
-
感遇·其三 张九龄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
《再别康桥》是一首名诗,诗人徐志摩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通过对康桥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美好过去的怀念与眷恋。此诗以自然景象唤起读者情感共鸣,令人陶醉其中,传达出诗人深深的爱与别离的忧伤。通过翻译和赏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首经典之作的深意。
-
如意娘 作者: 武则天 【
-
名言: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注释: 轩冕: 古卿大夫的车服, 此指高官显爵。肆: 放纵。 句意: 不因为有高官显爵而得意放纵, 也不因为穷困潦倒而趋从世俗。 出处: 《庄子·缮性》
-
白华 作者: 杨笃文李青山 【本书体例】
-
香界泯群有,浮图岂诸相。登临骇孤高,披拂欣大壮。言是羽翼生,迥出虚空上。顿疑身世别,乃觉形神王。宫阙皆户前,山河尽檐向。秋风昨夜至,秦塞多清旷。千里何苍苍,五陵郁相望。盛时惭阮步,末宦知周防。输效独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