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大明湖之春》赏析
老舍大明湖之春原文
老舍曾在山东济南住过四年,他将山东视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在济南期间,老舍在齐鲁大学任教,和新婚妻子胡絜清住在离趵突泉不远的一所小平房院里。就在这所小院里,老舍完成了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赶集(短篇集)、文学概论讲义等小说和理论著作,此外还有一些散文和诗歌作品。由此看来,老舍对济南的感情不可谓不深。
本文是作者应朋友之约而写的一篇散文。也许是因为老舍曾写过一部题为大明湖的小说,所以朋友给他出了大明湖之春这么一个题目。
春天,是万物苏醒、欣欣向荣的季节。读者凭老舍对济南的感情,凭从刘鹗老残游记中所得的印象,推想老舍笔下的大明湖也应该别有一番明媚动人的春色。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文章从济南的春天往往刮起黄风入笔,劈头盖脑地就说:“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接着,又说大明湖只是名字起得好,实际名不副实,“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也许,读者以为作者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将大明湖之春贬抑一通,然后再予以褒奖。但是,又错了。读下去,就可以发现,作者的确是实话实说,用大段笔墨将大明湖之春不堪入目的景象呈现于读者的眼前。
这里已经没有宽阔的湖面、清澈的湖水。湖内已淤积成坝子划开的“地”,“地”外沟壑纵横,游艇只能“沿沟而行”。这里,已经“一望无景”,举目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穿行其间,往往“臭气烘烘”。这里的春天,“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这段描写实在大煞风景,也着实让读者大惑不解。
其实,这就是大明湖当时的实际情形,作者非贬非抑,只是如实写来而已。作者写作本文之时,中国正逢多事之秋,抗日的烽火即将熊熊燃起,华北平原上已经失去了往昔的宁静,“没有春天”的大明湖正是整个中国大地的表征。透过这段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明湖深深的惋惜,对未来惴惴不安的隐忧。当然,正由于作者爱之深,所以才惜之甚、忧之切。在“没有春天”的景物描写之下,正潜流着作者对大明湖之春的殷殷期盼。
作者毕竟对济南、对大明湖有着深厚的情感,因此随即又将笔锋拉回说:“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作者憧憬,若能拆开土坝,深挖湖身,湖面“可以马上既大又明起来”。作者明言,济南是北方难得的“水城”,“这个湖是少不得的”。作者还历数大明湖驰名天下的特产——蒲菜、茭白和白花藕,透露出对大明湖割舍不断的眷恋。
这份眷恋还可以从文末一段见出。作者提及自己所写的那本大明湖已经烧毁于一·二八的战火,书中曾描写过大明湖的秋景,作者的屋里还一直挂着大明湖之秋的油画。本文写作之时,作者已经离开济南,因此只能从这画上,想见大明湖的湖光山色,聊补对大明湖的眷恋之情。然而,画毕竟是画,虚幻的画境难以取代真实的景观,那份掩饰不住的伤感还是溢出了字里行间。
文章题目曰“大明湖之春”,而行文偏偏以“大明湖之秋”作结,貌似离题,实际非是。因为,文章虽然一波三折,意脉却始终一以贯之,那就是作者对第二故乡的济南、对大明湖的拳拳之心与眷眷之情。
不过,这里不妨作一点补充,今日的大明湖已经旧貌换新颜,老残游记中描摹过的景色已经重现于泉城的千佛山山麓。
-
朝来登陟处,不似艳阳时。异县殊风物,羁怀多所思。剪花惊岁早,看柳讶春迟。未有南飞雁,裁书欲寄谁。
-
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 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 月移花影上栏杆。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
-
老鹤风姿异,衰翁诗思深。素毛如我鬓,丹顶似君心。松际雪相映,鸡群尘不侵。殷勤远来意,一只重千金。
-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
-
尚有竹间路,永无綦下尘。一闻流水曲,重忆餐霞人。
-
全诗可分为五段。前四句为第一段,接过卢侍御《通塘曲》“通塘好”的话题,总言通塘好,并指出通塘所在。青萝四句写通塘的人物活动。钓翁,都是隐者,鼓棹、渔歌,志趣不一,互不交往,互不相识。 浣纱女郎,足肤鲜白,在清水的映衬之下,格外好看。
-
雪霁太阳津,城池表里春。河流添马颊,原色动龙鳞。万里独归客,一杯逢故人。登高向西望,关路正飞尘。
-
语出《孟子·公孙丑下》。 有一天,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打仗能取胜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孟子回答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譬如说,有一座小城,内城城墙只有3里,外城城墙也只有7里,敌人围攻它
-
谦第十五 【题解】 谦卦为异卦相叠(艮下坤上)。本卦内卦为艮,艮为山;外卦为坤,坤为地。内心克制,外表柔顺,这便是谦虚的表
-
古文·戴文进传 毛先舒明画手以戴进为第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