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意思,出处,故事
有一天,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打仗能取胜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孟子回答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譬如说,有一座小城,内城城墙只有3里,外城城墙也只有7里,敌人围攻它却不能取胜。敌人围攻它一定是占有天时的有利条件,但是却不能取胜,这就是得天时不如占地利。又譬如说,另一种守城的,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不是不锐利、不坚固,粮食不是不多,但是敌人攻来时守城人却弃城逃走,城很快被攻破,这就是占地利不及人和。所以说,限制人民不必靠国家的疆界,保护国家不必凭借山川险阻,威行天下不必靠兵器的锐利。因为得道者支持他的人就多,失道者支持他的人就少。支持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自己的亲戚都会背叛他;支持他的人多了,整个天下就会顺从他。天下都顺从他的人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他的人,不用武力就能取胜。”
孟子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心的向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现在此语也用来说明事业的成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但决定因素是事业创造者的主观能动作用。
-
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成二千岁。海风吹折最繁枝,跪捧琼盘献天帝。华表千年鹤一归,凝丹为顶雪为衣。星星仙语人听尽,却向五云翻翅飞。
-
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注释】 选自宋·苏轼《答谢民师书》。谢民师,名举廉,字民师,新淦(今江西新干)人,元丰八年(公年1085年)进士,颇有诗名,与叔父谢懋、谢岐,弟谢世充同榜登第,时称“四谢”。 行云流水:比喻文风的自
-
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 ② 。 告邻人曰: “吾富可待矣。” —— 《列子·说符》 【注释】 ①契: 契据,证券。②齿: 古代的契据,刻齿之后,剖分为二,双方分别收存以为凭证,
-
满寺枇杷冬著花,老僧相见具袈裟。汉王城北雪初霁,韩信台西日欲斜。门外不须催五马,林中且听演三车。岂料巴川多胜事,为君书此报京华。
-
对坤卦的卦辞的解释,见本书《坤卦》。坤“元”:原指卦名“坤”和卦辞中的“元”字,这里连用构成一个概念,表示地道或地德。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杜甫的诗句之一。这句诗描写了年老的人,头发已经斑白,有些稀疏,正想插上一根簪子,但却觉得头发已经太短,不适合插簪了。这句诗的上一句应该是描述头发已经变得白而短,下一句则可能是继续描绘老者的形象或表达作者的感叹之情。总的来说,这句诗表达了岁月无情,年老容颜衰老的主题,富有深刻的哲理与情感。
-
李群玉 锦衣相呼暮沙曲,波上双声戛哀玉。 霞明川静极望中,一时飞灭青山绿。 鸂鶒,是一种水鸟,长有漂亮的彩色毛羽,经常雌雄相随,共宿、并游、同飞,历来为诗人们所瞩目。从刘宋谢惠连《鸂鶒赋》、萧齐谢眺《
-
【注释】 选自汉·贾谊《鸟赋》。 小智:智慧小,目光短浅,小聪明。 自私:自高自大。 达人:通达的人。指见识高超,不同于流俗的人。 大观:志向远大。 可:合适。 【赏析】 贾谊少年得志,二十多岁便升迁
-
《清平乐 夏日游湖》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
-
开成己未岁,余蒲柳之年六十有八。冬十月甲寅旦,始得风瘅之疾,体矜目眩,左足不支,盖老病相乘时而至耳。余早栖心释梵,浪迹老庄,因疾观身,果有所得。何则?外形骸而内忘忧恚,先禅观而后顺医治。旬月以还,厥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