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捣练子梅花》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捣练子梅花咏梅花诗鉴赏
张传
皎似雪,洁如霜,分外清幽一种香。可爱冰心甘冷淡,几枝疏影照斜阳。
梅花最突出的特征是淡雅高洁,尤其是白梅,更以其清冷皎洁惹人喜爱。这首咏梅词,咏写的正是白梅。
“皎似雪,洁如霜,分外清幽一种香。”开头两句描写梅花的色与香,以霜雪喻其皎洁,又突出刻画了梅花有别于霜雪的幽香。这情味不禁使人想起比较雪与梅的两句名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王安石也曾咏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但本词的重点,不是强调与霜雪的差异,而是强调与霜雪的相近,意谓梅花既象霜雪一样皎洁可爱,而且又独具幽香,这怎能不更显可爱?
“可爱冰心甘冷淡,几枝疏影照斜阳。”后二句描写梅花的品格和姿影,紧承前二句,进一步写梅花之可爱。因梅花花期最早,梅花开放时群芳凋残,故其清冷孤寂的特征,也历来为文人看重。王安石曾有诗云:“莫恨夜来无伴侣,月明还见影参差”(沟上梅花欲发);苏轼也有诗云“纷纷初疑月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再用前韵)王、苏二诗都写的是在月夜之中,孤独的梅花只能与自己的影子为伴。本词的情境也是这样,意谓在惨淡的斜阳中,梅花甘于欣赏自家的姿影。一个“甘”字,突出了梅花能耐寂寥的本性。
本词的最大长处,就是将梅花的具体特征和词人的内心感受融合在一起写,句句咏的是梅花,实则吐露自己的情怀。梅花的高洁清幽、风流自赏,也正是词人的写照。唐代诗人徐夤梅花诗所咏的孤高讽世之意“举谁更谁怜洁白,痴心皆尽爱繁华”,恰合本词主旨。词作引梅花为同调,隐含之意是说,自己也要象梅花那样皎洁孤高。
本词作者是个女词人,很有文学才华,“唐体宋调,俱能陶熔”;又恪守封建妇德,“天性纯孝,母疾笃,曾刲股疗之”,“修身峻洁,治家严整”。明乎此,对作者何以特别欣赏梅花皎洁与孤高的品性,也就不难了解了。
-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 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
-
8月21日 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组成 : 8月21日,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组成。苏进(炮兵司令部司令)兼任司令员,邱创成(炮兵司令部政治委员)兼任政治委员。下辖8个炮兵团、1个战车团、1个工兵团。该纵队组
-
不觉百年半,何曾一日闲?朝随烛影出,暮趁鼓声还。瓮里非无酒,墙头亦有山。归来长困卧,早晚得开颜。
-
与君各记少年时,须信人生如寄。|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与君各记少年时,须信人生如寄。》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长庆四年(824)秋,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转和州刺史。本诗当为途经洞庭时所作。 开头两句从大处落笔,写出了月白风静之夜的洞庭湖的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注释】 选自宋·苏洵《六国论》。 兵:指兵器。 弊:弊端,坏处。 赂:用财物买通别人。 【赏析】 《六国论》是苏洵未入仕途前的一篇论文。作者以“史论”的方式,论述六国对秦斗争的形势、策略、灭亡的原因
-
陈与义登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
-
[宋]苏轼足蹑平都古洞天,此身不觉到云间。抬眸四顾乾坤阔,日月星辰任我攀。这是苏轼登
-
阳虫陨羿丧厥喙,羽渊之化帝祝尾。
-
蝶恋花欧阳修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