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棋品》序 赏析和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棋品》序 赏析和解读

奕之时义大矣哉!体希微之趣,含奇正之情,静则合道,动则适变。若夫入神造极之灵,经武纬文之德,故可与和乐等妙,上艺齐工。支公以为手谈,王生谓之坐隐。是以汉魏名贤, 高品间出;晋宋盛士,逸思争流。虽复理生于数,研求之所不能涉;义出乎几, 爻彖(11)未之或尽。圣上听朝之余, 因日之暇, 回景纡情(12),降临小道(13),以为凝神之性难限,入玄之致(14)不穷。今操录名氏,随品详书,俾(15)粹理深情,永垂芳于来叶。

(明人辑本沈隐侯集)

注释 ①时义——本指时政的见解。这里泛指其中的意义。②希微——空虚寂静。老子·第十四章:“听之不闻曰希,搏之不得曰微。”河上公注:“无声曰希,无形曰微。”亦即道家所谓“道”。③奇正——古代兵法术语。孙子·势: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④入神造极——此指调养心神,锻炼智力。造极,达到高超的境界。⑤经武纬文——研习文韬武略。经纬,治理。⑥支公——东晋高僧支遁。⑦王生——东晋名士王坦之。⑧逸思——此指超拔绝俗的人物。⑨理生于数——理, 义理,即条理、准则、规律。数,旧谓气数,即命运。⑩义出于几——义,即义理。几,隐微,多指事物的迹象、先兆。易·系辞下:“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11)爻彖——爻(yao),构成易卦的基本符号,分阳爻(—)和阴爻(--);每三爻合成一卦, 可得八卦。彖(tuan),即“彖传”,亦称“彖辞”。易传中说明各卦基本观念的篇名。十翼的两篇。孔颖达疏:“彖辞统论一卦之义,或说其卦之德,或说其卦之文,或说其卦之名。” (12)回景纡情——指高雅的爱好。回、纡,都指思致的宛曲、艰深。(13)小道——这里指围棋。⒁入玄之致——进入玄境的情致。玄,指精神性的宇宙本体。扬雄太玄·玄攡:“玄者,幽攡不类而不见形者也。” ⒂俾(bi)——使。

赏析 围棋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喜好此道的名士代不乏人。汉魏六朝时因为当时大畅玄风,棋手更多。南朝梁武帝以帝王之尊,亦好此道,并著有围棋品一卷。沈约此序就是为武帝书所作的序。在这篇序言中,沈约论述了围棋的特点,阐明了名士以为“手谈”谓之“坐隐”的原因,从而高度评价了武帝围棋品一书的价值。

围棋作为一种古老的娱乐形式,它体现出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的矛盾对立面的互相转化。对奕时,局势的变化十分微妙。棋局上的景象有时静如春山含笑,令人沉思默想;有时则动如骏马绝缨,使人目不暇接。它的一动一静都体现出“道”的运行规律——矛盾双方彼此对立又互相转化,正如太极图中的两条鱼彼此相搏又互相维系。奕棋时棋局的寻常之势与出奇之姿都是棋手神思妙远的结果,往往体现出他们的胸襟抱负,意向旨趣。同棋艺高超的人对奕,往往能从棋道中感受到对方的志趣。这时的对奕正如同两人促膝而坐,徐徐而谈。“手谈”一词,义概于此。从这点看来,棋子的攻防就像音乐一样令人凝神静思,棋局上的表象也如书画一样令人驻足叹赏。所以作者称美围棋“可与和乐等妙,上艺齐工”。

既然围棋深蕴自然之道,对奕时又能驰神悟道,在玄风日炽的魏晋六朝大批高品棋手得以涌现。支遁、王坦生都是当时名士,均沉醉于此,降至汉魏晋宋更是“逸思争流”。这些人的棋艺精湛,他们对奕的棋局变化无常,平常人即使整日用定式、棋谱来思索推演仍不能明了他们出手的初衷;就是用易学的道理来求卜问难也不能穷尽他们落子时的妙趣。这些名人“手谈”的遗迹恰如惊鸿一瞥,勾起同道的强烈求解欲望,又给他们留下多少寤寐不得的难题!

梁武帝日理万机,能够充分利用闲暇研习棋艺,正是因为他想通过此道“凝神”、“入玄”——以“手谈”、“坐隐”使自己心神安定,体味大道,从而获得精神的超脱与自由。为了嘉惠同道,他撰写了围棋品一书,将棋手按棋艺分为等级,随品著录,详细地记述了他们的奕风雅致。沈约评价说“粹理深情,永垂芳于来叶”——精妙的道理、深远的情愫会流芳百世,为后世所钟爱。

这篇小序,围绕着围棋的特性讲出了“合道”二字,进而谈论高品名士的“雅趣”,随后入题,论及武帝其书的价值。对武帝极尽褒扬、赞颂之辞,但因为谈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且见解高超,启人深思,读来并不使人觉得有溜须拍马之嫌。

猜你喜欢
  • 欧阳修《菱溪大石》全诗鉴赏

    新霜夜落秋水浅,有石露出寒溪垠。苔昏土蚀禽鸟啄,出没溪水秋复春。溪边老翁生长见,疑我来视何殷勤。爱之远徙向幽谷,曳以三犊载两轮。行穿城中罢市看,但惊可怪谁复珍。荒烟野草埋没久,洗以石窦清泠泉。朱栏绿竹

  • 《玉女泉以招提孤僻而名高华清泉坐天宝荒淫而赏析》

    【原题】:玉女泉以招提孤僻而名高华清泉坐天宝荒淫而取诮元章寺丞作古诗一章广坡公这意为抱器适用而不择所处者之戒郑子窃谓天下之邪正美恶分明如黑白其有失所处者非知则为盖见善不明而自以为是也自以为是则虽有先生之辨将奈之何哉次韵作玉女泉

  • 诗经名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国风·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名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出自

  • 《论修身》注释和全文翻译

    《论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①,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②,六十而耳顺③,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 《折桂令·问秦淮》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折桂令·问秦淮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

  • 寓言《狐狸和葡萄》全文和鉴赏

    一只饥饿的狐狸, 看见几串熟得发黑的葡萄,从一株方格架着的葡萄藤上垂下来。她用尽她所有的方法,想去拿它们,但是徒劳无功, 因为她拿不到它们。最后,她转身走开去, 自己聊以解嘲说:“这些葡萄还是酸的,没

  • 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

    名言: 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 句意: 天生出人类,使他们有贪求有欲望,欲望有相应的感觉心情,感觉心情有一定的度。圣人修明适宜之情来克制贪欲,所以不过分纵

  • 筷子神

    筷子,是中国人饮食的主要餐具,外国人称其为“神奇的筷子”。我国古代有称其为“箸”,然而,客家人则呼之为“吃灶”,这个词的由来和定义,目前史籍尚无处可考查,还有待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的考证。 把筷子当成“

  • 《火烧裳尾》原文、注释和解析

    宋·佚名 有人性宽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之,恐君性急;不言,恐君伤太多。然则言之是耶,不言之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遂收衣灭火,大怒曰:“见之久,

  • 《梦溪笔谈序》鉴赏、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宋〕沈括 予退处林下,深居绝过 ② ,以思平日与客言者,时纪一事于笔,则若有所晤言,萧然移日。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谓之“笔谈”。 圣谟 ③ 国政及事近宫省,皆不敢私纪。至于系当日士大夫毁誉者,虽善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