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卧闲草堂本闲斋老人序 》全文和鉴赏
稗官为史之支流,善读稗官者,可进于史,故其为书,亦必善善恶恶,俾读者有所观感戒惧, 而风俗人心庶以维持不坏也。西游元(玄)虚荒渺,论者谓为谈道之书,所云“意马心猿”,“金公木母”,大抵“心即是佛”之旨,予弗敢知。三国不尽合正史,而就中魏晋代禅,依样葫芦,天道循环,可为篡弑者鉴;其他蜀与吴所以兴废存亡之故,亦具可发人深省,予何敢厚非?至水浒、金瓶梅,诲盗诲淫,久干例禁,乃言者津津夸其章法之奇,用笔之妙,且谓其摹写人物事故,即家常日用米盐琐屑,皆各穷神尽相,画工化工,合为一手,从来稗官无有出其右者。呜呼!其未见儒林外史一书乎?
夫曰外史,原不自居正史之列也; 曰“儒林”,迥异元(玄)虚荒渺之谈也。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篇中所载之人,不可枚举, 而其人之性情心术,一一活现纸上,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可取以自镜。
传云:“善者感发人之善心,恶者惩创人之逸志。”是书有焉。甚矣,有水浒、金瓶梅之笔之才,而非若水浒、金瓶梅之致为风俗人心之害也,则与其读水浒、金瓶梅,无宁读儒林外史。世有善读稗官者, 当不河汉予言也夫!乾隆元年春二月闲斋老人序。
评点是我国独特的一种对小说进行品藻月旦的方式。作为我国古代典籍评注样式在小说领域中的运用移植,它熔铸阅读、文学批评和鉴赏于一炉,是传统的文论、诗论(词话)、画论等古代文艺理论的继续和发展,对古代小说的繁荣和流传有着颇为深远的影响。
纵观我国古代小说史,对小说进行评点滥觞于宋末元初之际,而大盛于明清。宋末元初的刘辰翁对世说新语做了评注,是为小说评点之肇始。嗣后,小说评点之风大畅其道,由于评点“思理入妙,要言不烦,”附丽于原作之中,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小说得以藉评本形式广为传播,彰行于世,因此小说评点蔚为一代风尚,至明清尤盛。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几乎均有评本出现,有的竟达数种之多。儒林外史的评本就有多种,并且有汇集诸家评点于一集的儒林外史评梓行。儒林外史的评本大致可分为卧闲草堂、齐省堂、天目山樵三大评本系统。在众多序跋和评点中,闲序和卧评颇具特色,影响也较大。两家评骘均有精到老辣的警拔之见阐发,而且同气相求,观点契合,向为研究者所称引。
儒林外史成书后,最初仅以手抄本传阅,回数也不一,有五十回、 五十五回、五十六回等歧说。据同治八年(1869)苏州群玉斋本儒林外史金和所作的跋语说:“是书为全椒金棕亭先生(兆燕)官扬州府教授时(乾隆三十三至四十四年)梓以行世”,金兆燕与吴敬梓长子吴烺为儿女亲家;金和是吴敬梓的侄孙女婿,尽管他言之凿凿,但这个所谓的初刻祖本惜乎至今未获,故暂置不论。今存所见最早的刻本为卧闲草堂本(简称卧本),刊刻时间在嘉庆八年(1803),已是作者谢世五十年之后。卷首载有乾隆元年(1736)春二月闲斋老人所作的序文(简称闲序),同一版本中还有回末总评(简称卧评),有的人认为闲序和卧评是作者自撰,这种说法为揣度之词,尚难定论。这里选录的闲斋老人序对深入了解儒林外史一书大有裨益。
序文起始,有感于“古今稗官野史”数目繁多,其中世所盛传的四大奇书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对此,序文作者闲斋老人私下里颇滋疑问。这位老夫子颇具见地,在他看来,稗官小说虽然是“史之支流”,但它发端于史传文学,也就应该同样起到史的功用,使“读者有所观感戒惧”,有益于世风教化。这种见解,一扫认为小说仅是消遣闲书、不足登大雅之堂的偏见,非深谙说部者不能道出。基于此,他扼要地对四大奇书略加品评,颇有些不以为然。对于西游记,闲斋老人认为是虚无缥缈,谦称“弗敢知”;对于三国志, 以为虽然“不尽合正史”,但“兴废存亡”可以“发人深省”,所以他不妄加厚非;至于水浒、金瓶梅,世人盛夸其“章法之奇”,“用笔之妙”,被誉为“从来稗官无有出其右者”。对此,闲斋老人深深喟叹,以为这是世人没有一睹儒林外史而得出的一隅之见。细加品味, 言外之意儒林外史才是真正的扛鼎力作,四大奇书只能退居其后。闲斋老人何以如此对儒林外史推崇不已,揄扬备至呢?自有他的道理在。尽管他没有直言,但其间的寓意甚明。儒林外史写出了世道人心,换句今天的说法,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序中对此书做了极为简明切要的概括:“夫曰‘外史’,原不自居于正史之列也;曰‘儒林’,迥异玄虚荒渺之谈也。”一语破的,切中肯綮。外史,即补正史之不足,记正史所不书,这里是对前面文中所说的稗官野史为“史之支流”说法的进一步引申生发。“儒林”,点明小说主要描摹对象为文苑士流,即知识分子阶层,这是迥异于与人世无涉的荒诞不经之说的。儒林外史不同于秉笔直书的正史,也不同于落想超妙的浪漫主义之作,它的基本特征是反映现实生活,写“世间真事”。正因为它描写的是人世间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所以可以起到针砭弊政、讽谕世人的作用。对于此书的主旨,闲斋老人说得更为显豁:“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一锤定音,似“一棒喝破,如灌醍醐”,卧评也在第一回中明白指出:“功名富贵四字为全书第一着眼处”,两家所云可谓妙合无垠。“功名富贵”主题说包括了以科举求功名、致富贵,两者紧密交关。所以,以功名富贵作为儒林的中心问题,可以说统摄了本书所要表现的主旨,似比单纯的“反对科举”主题说更为全面,可以包容更为广泛的内涵。接着,闲斋老人又把对功名富贵不同态度的四种人进行了褒贬之评,其中品地最高的,乃是“辞却功名富贵”,这种隐逸高士被闲斋老人目为“中流砥柱”。吴敬梓在小说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中着力描写的视功名如草芥的王冕是作者心中颇有“文行出处”的楷模,他那敝屣荣利,浮云富贵的行为正是作者在小说中的得意之笔,全书开始即用了皮里阳秋的春秋笔法,寄寓了微言大义,闲斋老人可谓谙悉作者悲天悯人的深衷隐曲。小说辐辏了众多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穷形极相,各造其极,正如闲斋老人说的:“篇中所载之人,不可枚举,而其人之性情心术,一一活现纸上,读之者,无不可取以自镜。”作者以如椽巨笔任意挥洒,传神酷肖地再现了封建末世下的人情世态。儒林外史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十八世纪中叶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笔锋所及,不仅文苑儒林,还遍及了现实社会中的芸芸众生。作者洞悉世态人情,他以敏锐深邃的观察,冷隽微妙的笔触,析取万象,尽入笔端,着力刻画了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深刻揭露了在磐石般的轭压下,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对人的毒害。在儒林外史这面镜子面前,犹如牛渚燃犀,无幽不显,名利中人可以揽镜自照,在小说中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一切在科举仕途路上营营苟苟、汲汲于名利的禄蠹之徒都会被烛幽索隐,无所遁其形。齐省堂本儒林外史惺园退士在序中评道:“儒林外史一书,摹绘世故人情,真如铸鼎象物,魑魅魍魉,毕现尺幅”,以此衡以原书,决非过誉之论。儒林外史是我国白话小说中讽刺艺术的高峰。它如苍头突起,开创了一个以小说来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光辉范例,运用了含毫藏锋的笔法,通过外形勾勒,细节描绘,侧而渲染,环境烘托来刻画人物,“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讽刺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鲁迅先生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无怪乎卧评称吴氏“真舌上生莲之笔”,“行文之妙,真李龙眠白描手也!”
与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相比,儒林外史的成就稍逊风骚,但是,与明代四大奇书并列在一起,完全可以等量齐观,在小说的开创性上,儒林外史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在这一点上,闲斋老人独具只眼。从文学样式上讲,我国古代白话长篇小说如四大奇书,大都有史可循,或有前贤之作可资借鉴,或有民间话本、说书讲史广为流传,在此基础上经过作者总其成式的再加工、改造而后成,而儒林外史尽脱前人创作的窠臼,自立门户,取材当时,以真人真事为模特儿为题材,加以艺术化典型化,以真正的一已之作,创作出堪称讽刺小说的不朽之作,具有筚路蓝缕之功。就内容而言,儒林外史没有承袭白话小说导源于唐宋说书、讲史的旧路数,没有囿于以往小说题材的俗套,而是以“儒林”为创作对象,自张一军。从题材上看,我国以儒林、士人为题材的典籍可以追溯到掇拾上层名流言谈举止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广而言之,作为专门记述贵族士子言行的著述,世说新语肤受史籍国语的影响依稀可寻,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文史分驰、史对文学的影响。文体上,儒林外史异于世说新语,一个是运用白话描情摹物的巨擘,一个是言简旨远、意味隽永的文言圣手,尽管在儒林外史以前,出现过一些抨击科举戕害士人的作品,如聊斋志异中的某些短篇名作,但真正以“儒林”为题材的长篇巨著实自此始。吴敬梓不愧为斫轮高手,他不仅追摹前垒,颇尽前人神髓,且能蜕骨而仙,他以一颗炽热的公心,高擎反科举的大纛,把文苑儒林作为描摹对象,道出了一代文人之厄,绘制了一幅斑驳陆离的风俗人情长卷。在小说的景物描写上,吴敬梓也是翻空出奇,他一改过去描写风景时,用六朝骈俪文简单地画片嵌入以助文情的积习,创造出白描式的写法,文章极为清新动人(如王冕学画、秦淮夜色等篇章),对后世沾溉颇多,老残游记即是明证。吴氏以白描写景法一改六朝陈套,推陈出新之功不可没。在小说结构上,吴氏也是匠心独运,另树一帜,运用了所谓框形帖子式的小说结构,小说中没有一以贯之的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如鲁迅先生说的:“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这种被称为“连环短篇”或联缀短篇以为长篇的手法和摹写士流为题材的小说创作对后世颇有影响,这种集长、短篇之大成的手法确有开山草创之功,为后世小说创作开了无数法门,惠及后人,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孽海花、海上花列传、文明小史等晚清谴责小说即是它的嗣裔。这些小说尽管对儒林外史心摹力追,终未达到儒林外史的极致。正因为在闲斋老人的心目中儒林外史享誉独高,可以如大传中所说扬善惩恶,所以他发出了与其读水浒、金瓶梅,不如读儒林外史为快事的热情评荐。见信见智,是耶非耶,读者当不以这种看法为夏虫疑冰之论,闲斋老人地下有知,必当悠然会心了。
-
苏辙《水调歌头》苏 辙 苏 辙 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①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② 。岂意彭城山下 ③ ,同泛清河古汴 ④ ,船上载凉州 ⑤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
-
【名句】秦失其鹿 ① ,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 ② 者先得焉。 【注释】①鹿:比喻政权。②疾足:跑得快。 【释义】秦朝失掉了政权,天下之人都来抢夺它,才干突出跑得快的人率先得到了它。 【点评】抢夺政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比较豪迈的长篇古诗词,内容包括十首气势豪迈的古诗词千古绝唱,推荐很豪迈的诗句,气势豪迈的古诗词。定风波?三月七日【宋】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
-
名言: 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注释: 尝: 品尝。脔(luan): 切成块的肉。镬(huo): 古代指无足的鼎。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 有三足。 句意: 品尝一块肉就可以知道整个炊具
-
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题解据《鲁迅全集·鲁迅日记》(1932年12月31日
-
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述要] 李白穿着宫锦袍,遨游于采石江中,神情高傲自得,旁若无人,因酒醉在水中捉月而溺死。 [按语] 宋洪
-
乾 ① 道变元,各正性命 ② ,保 ③ 合 ④ 太 ⑤ 和 ⑥ ,乃利 ⑦ 贞 ⑧ 。首 ⑨ 出庶物 ⑩ ,万国咸宁。(《周易·彖传》) 注释 ①乾:卦名,象征天、君、龙等,这里代表天道。②各正性命:
-
李绅:四望亭记 李绅濠城之西北隅,爽耸四达,纵目周视,回环者可数百里而远。尽彼目力,四封不阅。尝为废墉,无所伫望。郡守彭城刘君字嗣
-
威尼斯之夜 ◆ 乔治·桑 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是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