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兔和猫》赏析和读后感
【析】 这篇小说描述的是弱小可爱的白兔为贪婪凶狠的黑猫所吞噬的故事。三太太为给孩子们赏玩而特意买来喂养的一对白兔生下的两只小兔,在人们的不经意之中,被凶恶的大黑猫吃掉了。
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将它当作一则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故事来读,那就无疑会大大降低其思想意义。按照鲁迅曾指出的鉴赏文学作品,必须知人论世的原则,联系鲁迅的生平、创作这篇作品前后世界观和思想政治观点以及作品产生的时代、社会背景,可以看出,这篇小说实际上隐喻着旧中国黑暗势力肆虐的社会现实,蕴藏着抨击旧中国强者肆意践踏、残杀弱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欺压广大劳动人民的主题。
小中见大、寓意深刻,是这篇小说的显著特色。黑猫吞噬白兔,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作者却由小见大,借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故事,揭露和抨击旧中国的反动势力。这一深刻的寓意,是在生动形象地展开白兔被黑猫吞噬这一故事的基础上,由作者精警而又契合小说情节的议论点出的。作者在叙写了白兔为黑猫所吞噬的故事后,以抒情诗一般的语句,写“我”忆起鸽子的膏于鹰吻、小狗的被马车轧死,苍蝇的被蝇虎咬住等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旧事。小说并没有到此为止,作者紧接着借“我”之口,斥责强者将生命“毁得太滥”的罪行,并斩钉截铁般地表示,对于残害弱者的黑暗势力,“我不能不反抗他了”,体现了 “我” 鲜明的斗争立场。“我”坚信,现实社会的黑暗势力必将被推翻;但是,只有拿起具有巨大杀伤力的武器,才能推翻旧中国的黑暗势力。“那黑猫是不能久在矮墙上高视阔步的了,我决定的想,于是又不由的一瞥那藏在书箱里的一瓶青酸钾。”小说结尾处“我”的这一想法,便是作者这种坚定信念的体现。
对比是这篇小说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小说题目兔和猫,“兔”代表弱者,“猫”象征强者。强者与弱者以及人们对它们不同的感情态度,在小说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说开头就写白兔“竖直了小小的通红的长耳朵,动着鼻子,眼睛里颇现些惊疑的神色”,继而描写它们在被孩子们玩耍时,“很和气,竖起耳朵,动着鼻子,驯良的站在小手的圈子里”。作者通过描写白兔的形体、动作、神态与生活习性以及人们欢喜它们愿意亲近它们、喂养它们,从而突出了白兔的天真烂熳和活泼可爱。对大黑猫,作者并没有正面的、直接地去描写它的凶狠强暴,而是采用虚写的方法,从人们对它的评论中点出它的凶狠。先是借三太太的话,点出“可恶的是一匹大黑猫,常在矮墙上恶狠狠的看”;及至写到全不见小兔和母兔后,作者又简写一笔三太太的心理活动:“三太太又虑到遭了大黑猫的毒手的事去”。这就不但为白兔的被黑猫所吞噬埋下了伏笔,也强调了黑猫的凶狠毒辣。强与弱,恶毒与善良,人们对它们或憎恶或喜爱的不同感情态度的对比,既为小说奠定了抨击强者残害弱者奠定了感情基调,也表达了作者同情弱者、憎恨强者,抨击强者肆意践踏弱者的鲜明立场。
准确而又生动地描写兔子的动作、神态,也是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作品借兔子的遭遇展开情节,主题也由此得到体现。作者在兔子身上化费了较多的笔墨,着意勾勒了兔子的动作、神态。如:“乌鸦喜鹊想要下来时,他们便躬着身子用后脚在地上使劲的一弹,砉的一声直跳上来,像飞起了一团雪,鸦鹊吓得赶紧走”;“他们忽而自己掘土了,掘得非常快,前脚一抓,后脚一踢,不到半天,已经掘成一个深洞”;“那小的终于吃惊了,便跳着钻进洞里去;大的也跟到洞门口,用前脚推着他的孩子的脊梁,推进之后,又爬开泥土来封了洞。”这些描写,都十分准确、生动、传神。而这些描写,不但增强了小说的生活气息,而且,表现了兔子的伶俐可爱,从而突出了作品抨击强者摧残弱者的主题。
在人物心理刻划上,小说采用了逐层深入的方法。三太太先是因看到黑猫“常在矮墙上恶狠狠的看”而感到它可恶,觉得需要防备它;待到全不见了小兔和母兔后,她忧虑它们遭了大黑猫的毒手;随后在院子墙角上发现一个新洞口,又在旧洞口看见许多比母兔的爪子还大的爪痕,她又疑心到大黑猫;在发掘旧洞,没有见到小兔时,小说写她“气愤和失望和凄凉”;再掘新洞,又没有看到那两只小兔,她明白小兔遭了黑猫的残害,从此深恨黑猫。三太太对黑猫由感到可恶而忧虑,由忧虑而疑心,由疑心而气愤,直至最后的深恨,小说通过这种逐层展开的方法,不但真切自然地展示了三太太的心理活动,而且使情节波澜起伏,曲折有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
结褵记初欢,同穴期晚岁。择夫得温峤,生子胜王济。高风相宾友,古义仍兄弟。従君吏隐中,穷达初不计。云何抱沉疾,俯仰便一世。幽阴凄房栊,芳泽在巾袂。百年纵得满,此路行亦逝。那将有限身,长泻无益涕。君文照今
-
《汉魏六朝散文·司马迁·刺客列传(节选)》原文鉴赏
-
【4088】麦肯锡方法(〔美〕拉塞尔著,张微微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10月第1版,30元)△5部分(21章):[1]麦肯锡思考问题的方法;[2]
-
亦称“意志主义”。主张意志高于理性,并且是世界的本质、万物之源的反理性主义的主观唯心论哲学。它作为一种哲学倾向,古已有之。北非著名
-
【3206】你的第一本哲学书(〔美〕托马斯·内格尔著,宝树译,中信出版社,4 5万字,2016年10月第1版,32元)△这本书不谈哲学家和哲学概念
-
孙 逖 边地莺花少,年来未觉新。 美人天上落,龙塞始应春。 【原诗今译】 边塞荒凉,缺少花儿和莺语, 新的一年到来,春意在何处? 蕃汉和亲,美人仿佛从天降, 从此,春色开始向边地输出。 【鉴赏提示】
-
《三国两晋南北朝·刘义庆·左太冲作〈三都赋〉》内容简介和鉴赏
三国两晋南北朝·刘义庆·左太冲作〈三都赋〉 南朝宋志人小说。刘义庆撰。原载《世说新语·文学篇》。徐震堮《汉魏六朝小说
-
【注释】:本篇是旅客怀乡的诗,用小麦不宜种在高田,比人不宜住在他乡。《古诗赏析》评:“他乡最易憔悴,说得极直捷,而其故却未说破,又极含蓄。”
-
过去久远,有国名弃老。彼国土中,皆远驱弃。有一大臣,其父年老,依如国法,应在驱遗。大臣孝顺,必所不忍,乃深掘地,作一密屋,置父着中,随时孝养。 尔时天神,捉持二蛇,着王殿上,而是作言:“若别雌雄,汝国
-
【名句】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后 语出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仰望高空的人不能忽视地下,往前方观看的人不能忽视背后。比喻做事必须周密考虑,谨慎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