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代兵法之《曹操令文》原文和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代兵法之《曹操令文》原文和鉴赏

[原文]

军 策 令


孤先在襄邑,有起兵意,与工师共作卑手刀。时北海孙宾硕来候孤,讥孤曰:“当慕其大者,乃与工师共作刀耶?”孤等曰:“能小复能大,何苦!”(书钞一百二十三、御览三百四十六引)
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 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见其少遂不施也,吾遂出奇破之。是时士卒精炼,不与今时等也。(御览三百五十六引)
夏候渊今月贱烧却鹿角。鹿角去本营十五里,渊将四百兵行鹿角,因使士补之。贱山上望见,从谷中卒出,渊使兵与斗,贱遂绕出其后,兵退而渊末至,甚可伤。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为督帅尚不当亲战,况补鹿角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引)

置屯田令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引)

败军令


司马法:“将军死绥”。故赵括之母,乞不坐括。是古之良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引)

封功臣令


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而专飨其劳,吾何以安焉! 其促定功行封。(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引)

[鉴赏]
曹操令文,散见于三国志、书钞和太平御览等书里。本书选录的四则令文,题目系后人编集时所加,从不同的几个方面,体现了曹操的军事思想。
一、军策令谈的是军事斗争方面的谋略。从出处和内容上看,它发布不在同一个时期。第一段说明如何对待大事和小事的关系。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死,少帝立,太后临朝。董卓入据洛阳,废少帝,立献帝。曹操不愿事奉董卓,就变易姓名,从洛阳逃出,到陈留(今河南开封市)、襄邑(今河南睢县西)、己吾(今河南宁陵)一带,准备起兵讨伐董卓。在这段令文中,曹操用当年在襄邑准备起兵时的一件事教育部下。令文说:我以前在襄邑,有起兵的打算,跟铁匠师傅一起制作卑手刀(一种军用短刀)。当时北海郡(今山东昌乐县西)人孙宾硕来看我,他讥笑我说:“应当思慕那些大事,你怎么竟和工匠一起做刀呢”?我回答说:“能做小事又能做大事,还会被什么难住呢?”这段令文短短52个字,记叙了一段小经历,背景是打算起兵,事情是做卑手刀遭到讥笑,重点写了两句对话。写得干净、活脱、深刻,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板着面孔的训诫,而是用自己的经历教育部下,一个军事指挥人员,要取得成功,应该“能小复能大”。
第二段说明作战不光依赖物质条件,更要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扬长避短,出奇制胜。令文说:袁绍有铠甲1万领,我只有大铠甲20领;袁绍有马铠300套,我还不到10套。我看到自己的装备少,就不用铠甲,而出奇兵把他打败了。当时士卒很精炼,不和现在一样。这里曹操用了建安五年(公元201年)和袁绍决战的事例,说明战争中指挥得当与否的重要性。当时,袁绍利用军事上数量和装备的绝对优势南向攻许昌,企图消灭曹操。曹操以2万左右兵力抗击10万袁军。首先曹操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打败了周围的割据势力,防止袁绍和他们联合。接着抓住时机把兵力部署在许昌北面的官渡。然后“声东击西”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再用“以饵诱敌”杀了袁绍又一员大将文丑;接着烧毁袁绍粮车数千辆;最后出奇兵包围袁军,歼敌7万余。这就是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官渡之战。令文总结了这次大战的经验,教育部下,物质条件尽管重要,但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正确的指挥,士卒的素质,则是更重要的因素。
第三段令文说:夏候渊在这个月里被敌人烧掉了鹿角(一种军用障碍物,把带枝的树木削尖,埋在地上以阻拦敌人)。鹿角离军营15里,夏候渊带领400名士卒前去察看,就命令士卒修补鹿角。敌人在山上望见,从山谷中突然冲杀出来,夏候渊派兵迎战。敌人就绕到他后面。士卒撤回来了,夏候渊却没有回来,很令人悲痛,夏候渊本来就不会用兵,军中都称他为“白地将军”。身为统帅亲自上阵打仗尚且不应该,何况是修补鹿角呢!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二十四年春……夏候渊与刘备接战于阳平,为备所杀。”这篇令文就是由夏候渊的战死而发布的。首先简叙了夏候渊战死的经过,表示了痛悼之情,然后指出指挥人员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轻率地陷入死地。
二、置屯田令发布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令文说:安定国家的大计,在于使军队强大、粮食充足。秦国执政者由于重视农业生产,终于兼并六国,统一天下。汉武帝由于大力屯田,而巩固了西域的边防。这些都是前代做出的好典范。曹操针对当时因乱所致,广大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状,实行屯田制度,组织士兵和农民开垦荒地,有效地解决了兵食和流民的生活问题,对加强军队建设,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和促进中原统一事业起了积极作用。
三、败军令发布于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令文强调军队在外作战,只赏功而不罚罪,这是不符合国家法律制度的。今后凡是命令将军率兵出征,打了败仗的要依法治罪,使军队遭受损失的要罢官免爵。
四、封功臣令发布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令文说: 自从我起兵讨伐暴乱以来,现在已经19年了。每次出征都取得胜利,怎能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呢?而是有才能的将佐共同努力的结果,现在天下还没有完全平定,我应该继续同有才能的将佐一道去完成统一事业;而由我独自享受着他们的功劳,于心怎么能安呢!要赶紧评定他们的功劳,进行封赏。表明了曹操安抚将士,重视人才的思想。
曹操令文,精炼明了,每则几十个字,先摆事实,然后从中得出结论,以此勉励将领,注重纪律,注重人才,提高指挥水平。也体现了曹操身经百战,满腹韬略的军事家风度。
猜你喜欢
  • 苏轼《留题石经院三首》全诗鉴赏

    葱蒨门前路,行穿翠密中。却来堂上看,岩谷意无穷。夭矫庭中桧,枯枝鹊踏消。瘦皮缠鹤骨,高顶转龙腰。窈窕山头井,潜通伏涧清。欲知深几许,听放辘轳声。

  • 欧阳修《扶沟知县周职方录示白鹤宫苏才翁子美赠黄道》全诗鉴赏

    能棋好饮一道士,醉墨狂吟二谪仙。道士不闻乘白鹤,谪仙今已揜黄泉。古来豪杰皆如此,谁拂尘埃为惘然。华发郎官才调美,更将新句续遗篇。 作品赏析【原题】:扶沟知县周职方录示白鹤宫苏才翁子美赠黄道士诗并盛作三

  • 《南流夜郎寄内赏析》

    李白《南流夜郎寄内》诗道:“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这是李白在盼望安陆妻子许氏的来信。“离居”和盼“豫章书”,都足以说明李白已经不是在途中流走了,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地址了。这首诗的标题中的“南流

  •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鼓山采茶曲》明代诗赏析

    鼓山采茶曲雨前初出半岩香②,十万人家未敢尝。一自尚方停进贡③,年年先纳县官堂。①鼓山,在福建福州市东。②雨前,谷雨前,亦指所采之

  • 名诗《四时田园杂兴(“夏日”其七)》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四时田园杂兴(“夏日”其七)》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① ,村庄儿女各当家 ② 。童孙未解供耕织 ③ ,也傍桑阴学种瓜 ④ 。 【注释】 ①绩: 析麻成线。②当家: 指撑持门户,管理家务。③未解:

  • 柳宗元《捕蛇者说》诗词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理解答案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出处】唐杜甫《 登楼 》。 【意思】锦江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涌 来,玉垒山的浮云变幻无常,犹如古今世事的变化。锦江:今四川省境内的岷 江支流,流经成都平原。玉垒

  • 人类思想史上的新历史观

    【4102】人类思想史上的新历史观(王伟光主编,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5万字,2014年9月第1版,21元)△5部分:[1]关于现实的人

  • 《司马将军歌赏析》

    《司马将军歌》,乐府《征伐王曲》调名,是李白模仿《陇上歌》而作的乐府诗。诗中歌颂南征将士威武的气概和严肃的纪律,表达了诗人对平定康张叛乱的必胜信念。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