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名篇之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章》原文、鉴赏和解读
散文·诸子散文·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章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本篇是专门记述孟子议论军事和政治的短章。孟子认为:在战争中所讲究的天时、地利、人和,人和是第一位的决定性因素。他阐述了战争胜败的关键决定于人心的归叛,而能否得到人心,又在于是否“得道”。由此,他作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著名论断。
文章开篇即用对比法提出了“人和”的中心论点,简明扼要,直触主题。顶针的辞格,并列的句式,使语气直贯,文章递增,呈现出无可辩驳、不可逆转之势。摆出论点之后,紧接着,便用对比证明的方法逐层论证“人和”的重要性。
论证分两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又分两层。第一层从战争方面论证。说“三里之城,七里之郭”那样的小城,采用四面包围断其生路的方法却没有攻克,表明攻方利用的“天时”不如守方凭借的“地利”。古人作战以干支标记的时曰和攻守地点的方位适当配合,作为吉凶、胜败的成数,称之为“天时”,或指时令、气候等。“地利”则指作战的有利地理形势和兵器、工事等。作者极言守方城郭之小,而夸说攻方围势之盛,是为了拉大双方的对比差距,然后推出意想不到的结果,归结到“天时不如地利”的论点上来。第二层,孟子仍从战争方面论证,连用“非不”构成的四个排比句,欲抑先扬,一口气列举和夸说了“地利”者之主动。双重否定的句式增加了夸饰的感情色彩;铺排的手法,又渲染了盛大的气势;并用“高”、“深”、“坚利”、“多”等一系列形容词状写出了城池的固若金汤之貌。然而,笔锋一转,结果却是得“地利”者“委而去之”。是什么原因弃城逃散了呢? 于是又归结到“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上来。如此两层,反复论证,便鲜明无误地指出了战争胜败的关键在于“人和”,从而完成了对开篇论点的第一部分的论证。
第二部分,是论证的继续和生发,从军事论到政治,并延伸出“道”。这里顺承上文,孟子以“故曰”承上启下,进一步推论说:“域民”、“固国”、“威天下”都不能凭借“天时”、“地利”,也就是不靠“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而要仰仗人“道”。“道”的得失,关系到“助”的多寡。然后又向深层探索,对比“失道者寡助”和“得道者多助”的不同结果:众叛亲离和天下归顺。那么,以人心归顺去克服亲戚背叛,肯定“战必胜矣”,从而又完成了对开篇论点的第二部分论证。
本文的内容结构,由论点论证和结论几部分组成。开篇是论点,中间两部分是论证,最后是结论。全文紧扣所主“人和”的中心论点逐层深入,反复论证。论证部分设战争实例为据,广为人知,易于接受;议论政治部分比较深奥费解,但作者借助了前一部分关于军事的证明,进行推理分析,便使政治方面的结论得到了充实,并具有了信服力量。孟子提出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不啻真理格言,并已被古今中外无数历史所证明。从哲学角度说,它总结出了经验教训,符合认识的客观规律。但孟子思想中的“人和”观点,却显然是为他的政治主张服务的。至于他所提倡的“道”,也应该作历史的和阶级的分析。孟子认为,施行“王道”或“仁政”,就能治理国家并统治天下,就可以不动武而能战胜敌国。这种主张,在到处征伐兼并的战国时代是行不通的。
作为一篇政论文,写作特点也很突出。开篇即开门见山摆出论点,语气肯定,信心十足。末尾又遥相呼应,水到渠成,自然定论,文章有一气呵成之势。中间论证,设例充实,有理有据,无可置辩。严密的逻辑推理,深入的逐层归纳,鲜明的正反对比,夸张的内涵反差,使得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排比的句式,顶针的辞格,反复的手法,虚词的妙用,又使得行文气势充沛,灵活多变。本章也不失为孟子散文中的上乘。
-
刘才甫窦祠记 桐城县治之西北有窦祠,邑之人所建以祀蜀人窦成者也。明之亡,流贼将破
-
《草木篇》 流沙河 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唐·白居易 白杨 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孤伶伶地立在平原,高指蓝天。也许,一场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但,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 藤 他纠缠
-
这是一首以写宴会为中心的诗,主旨在于讽刺过着奢华生活的达官贵人们对于民生疾苦的惊人的无知。题目中用了一个“古”字,诗作中用了汉朝著名的官僚世族金、张两个大姓,都是以汉寓唐、借古事以写时事的意思。 开头四句,不直接写人,但写了上朝的气
-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 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 坐客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
-
部编小学必背古诗词篇目(小学生必背古诗75+80首全部目录)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部编小学必背古诗词篇目,内容包括小学生必背古诗75+80首全部目录,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全文,小学必背古诗16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目录) 1 长歌行(节选) 汉乐府 41 寒食 韩 翃2 七步诗 曹植 42 滁州西涧 韦应物 3 敕勒歌 北朝民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老师送学生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老师送别学生的诗词,老师写给学生情义的诗句,“老师鼓励学生”的诗词名句。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
-
[原文] (节选) 卷十一将权 辑将权说 王鸣鹤曰:“甚矣哉,古今之所谓将权者,盖难言之矣。夫为三军之司命者曰将,以然之躬而系民社之安危者曰将,不夺于爵赏刑威而毅然以摅忠报国为志者曰将。有是将而不稍假
-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阔与言长》经典解读 境阔与言长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
-
泗洪中学七年级上册古诗词(江苏教育出版的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的所有古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泗洪中学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内容包括江苏教育出版的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的所有古诗,初中七年级上册古诗,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课文。《古代诗词四首》(次北固山下、题破山寺后禅院、赤壁、浣溪沙) 《中秋咏月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古代诗词三首》(
-
归心似箭的刘金银恨不得一步迈进家门。腊月二十三了,部队批准了他回家探亲。其实是回家跟父母过年。他在部队四年,晒黑了皮肤炼红了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