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嘉陵山水》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黄宾虹
嘉陵山水江上游,一日之迹吴装收。
烟峦浮动恣槃礴,画图挽住千林秋。
秋寒瑟瑟窗牖入,唐人缣楮无真迹。
我从何处得粉本?雨淋墙头月移壁。
嘉陵山水,即嘉陵江上的山水。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在四川省东部。源出陕西省凤县东北嘉陵谷,到重庆市流入长江,全长一千一百十九公里。上游水急多滩,下游有著名的小三峡。这首诗是当代画家黄宾虹为题自画嘉陵山水而作。
第一、二两句大意是说,游罢嘉陵江上的山水,如唐代画家吴道子一样,一日之内就把嘉陵山水画就了。吴装,中国画的一种淡着色风格,相传始于吴道子的人物画,故名。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吴生设色: “尝观(吴道子)所画墙壁卷轴,落笔雄劲而敷彩简淡,……至今画家有轻拂丹青者,谓之‘吴装’。”后亦引申其义,称浅绛山水画为“吴装”。据黄诗下文的“千林秋”,这幅嘉陵山水画似为“轻拂丹青”的浅绛山水。 “一日之迹”,出于中国绘画史上的著名故事。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曾有如下记载:
明皇天宝中忽思蜀道嘉陵江水,遂假吴生驿驷,令往写貌。及回日,帝问其状,奏曰: “臣无粉本,并记在心。”后宣令于大同殿图之,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时有李思训将军,山水擅名,帝亦宣于大同殿图,累月方毕。明皇云: “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
黄宾虹诗中用此典,也在于说明自己创作速度之迅捷,一日之间就画成此图。
第三、四句,是说自己姿意挥写,淋漓尽致,表现出烟峦浮动之景,这样,图画就挽留住了嘉陵江上千林的秋色,使之不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槃礴,即庄子书中所说的“解衣般礴”,见马致远张玉岩草书赏析。庄子学派认为,忘其形体,旁若无人,气足神闲,有一挥而就之概,这是艺术创作最佳的精神状态,最能充分地发挥画家技艺。
第五、六两句,继上句“画图挽住千林秋”,画家似感到瑟瑟的秋寒从门窗进入。面对这幅千林尽染的吴装山水,他想到真正的“吴装”早已不见于人世,现今流传的唐画均为赝品。故云: “唐人缣楮无真迹”。楮,木名,皮可制纸,因以为纸的代称。
第七、八两句,写画家这幅画的粉本,来自“雨淋墙头月移壁”。 “粉本”,古代中国画施粉上样的稿本,后也以之通称只用墨笔钩描的画稿。元夏文彦图绘宝鉴: “古人画稿谓之粉本。”“雨淋墙头月移壁”,这是写古代一种崇尚自然天成,妙手偶得的创作方式。邓椿画继记山水画家郭熙曾令泥水工人“止以手抢泥于壁,或凹或凸,俱所不问。干则以墨随其形迹,晕成峰峦林壑,加以楼阁人物之属,宛然天成,谓之影壁”。沈括梦溪笔谈载, “小窑村陈用之善画, 迪(宋迪)见其画山水,谓用之曰: ‘汝画信工,但少天趣。’用之深伏其言,曰: ‘常患其不及古人者正在于此。’迪曰:‘此难耳!汝当先求一败墙,张绢素迄,倚之败墙之上,朝夕观之,观之既久,隔素见败墙之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象。心存目想:高者为山,下者为水,坎者为谷,缺者为涧,显者为近,晦者为远。神领意造,恍然见其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象,了然在目。则随意命笔,默以神会,自然境皆天就,不类人为,是谓活笔。’用之自此画格日进”。这种影壁、败墙之法,一半是借助于墙壁上偶尔成形的天然“图象”,一半是借助于艺术家的能动想象,由“图象”的偶然暗示随迹赋形。根据这种“意象”创作出来的作品,必然毫无人工味和斧凿痕,而有偶然自成的天趣。中国画所追求的这种毫不造作的天趣,和中国书法所追求的“屋漏痕”、 “壁坼路”等(参见林散之论书绝句十三首(其十二)赏析),在审美趣味上也有相通之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书画所追求的最高美学境界。
黄宾虹这首题画诗中的“雨淋墙头”,也有似于影壁、败墙所呈现、所启迪的天趣。试想,一堵旧墙败壁,经过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袭剥蚀,墙面处处会有所不同:颜色或深或浅,平面或凹或凸,质地或松或坚,吸水性能或强或弱……这在墙面干燥时还不甚分明,但一经雨淋,一切就像被显影剂显了出来那样,其“图象”会清晰而渗化,它给予画家的“意象”也更易萌生,更富情趣。至于“月移壁”,当月光投于壁上,旧壁败墙的“图象”也会朦胧不定,如烟岚浮动,如山色空蒙,似隐似现,这也是一种富于启发意味的“图象”或“意象”,能给画家以想象和天趣暗示。
黄诗说: “我从何处得粉本?雨淋墙头月移壁。”“粉本”二字,令人想起吴道子画嘉陵江水的“臣无粉本,并记在心”。黄宾虹也如此,他继承了中国画的创作传统, “嘉陵山水江上游”,不是对景写生,而是“并记在心”,回来再一挥而就,这就使画中山水和真实山水有似而不似之处。黄宾虹画嘉陵山水,既得之于“并记在心”的粉本,又把“雨淋墙头月移壁”称之为“粉本”,他在创作前还要受启发于影壁、败墙,以求偶然自成的天趣,并丰富活跃自己的艺术想象。这样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既似现实,又不似现实;既可见出画家的构思技巧,又浑化无迹,如宋迪所说的“自然境皆天就,不类人为”。
-
《梁武帝·凡百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凡百众庶②
-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作品赏析【注解】:1、谪居:贬官的地方,冒下四句。2、巫峡:在今四川巫
-
又称《双影记》。传奇剧本。上、下本、四十一出。明末清初吴传业撰。成书具体年代不详。(撰者事迹参见“《绥寇纪略》”条) 剧情:南宋亡后,学士徐铉之子徐适和李后主宠妃黄保义侄女展娘在金陵互为邻居。李后主、
-
上片写张生相思与赴约。前五句,写张生相思无奈的心态。第一次见到莺莺时,张生就为莺莺“颜色艳异,光辉动人”所震惊,这就是他稍后对红娘吐露的“昨日一席间,几不自持”这一实心话的内情。作者将这一情节略去,直接写张生见过莺莺后所产生的浓浓的相思
-
昔者河边叟,谁知隐与仙。姓名终不识,章句此空传。迹为坐忘晦,言犹强著诠。精灵竟何所,祠宇独依然。道在纡眷眷,风行动睿篇。从兹化天下,清净复何先。
-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出处】唐李颀《 古意 》。 【意思】大丈夫从军去远征,年幼时就是幽燕人。常在马蹄下赌输赢,由来看轻这七尺身。 【全诗】 《古意》 .[唐].
-
程颐《雍行录》 元丰庚申岁 2 ,予行雍、华间 3 ,关西学者相从者六七人 4 。予以千钱挂马鞍,比就舍则亡矣 5 。仆夫曰:“非晨装而亡之,则涉水而坠之矣。”予不觉叹曰:“千钱可惜。”坐中二人应声曰
-
午夜胧胧淡月黄,梦回犹有暗尘香。纵横满地霜槐影,寂寞莲灯半在亡。
-
诗歌以平淡朴素的语言,抒发诗人沉重而忧郁的情愫,反映了一位有所作为而惨遭囚禁的年轻君王的沮丧与无奈。
-
【生卒】:1934—【介绍】: 日本幻想戏剧派小说家,大阪人,1957年毕业于同志社大学文学部,曾在装潢公司等部门供职。1960年他和他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