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河广》翻译和译文
旅卫国的宋人思归。
谁谓河广? 谁说那河面广又广?
一苇杭之。(一) 一根芦苇就能比得上。
谁谓宋远? (二) 谁说那宋国远又远?
跂予望之。踮起脚跟就能望得见。
谁谓河广? 谁说那河面广又广?
曾不容刀。(三) 容不下小舟来荡桨。
谁谓宋远? 谁说那宋国远又远?
曾不崇朝。(四) 不要一早就能到那边。
注 释
(一)马瑞辰:“段玉裁以杭为斻之假借。说文:‘斻,方舟也。方,并船也。’今按方为并船之名,又通为‘子贡方人’之方,谓比方也。一苇杭之,盖谓一苇之长,可比方之,甚言河之狭也。下章曾不容刀,亦谓河之狭不足容刀,非谓乘刀而渡,则上不为乘苇而渡,明矣。”
焦循:“谓一苇之长,即自此岸及彼岸耳。”
(二)郑玄:“谁谓宋国远乎?但一跂足而望,则可以见矣。”
(三)郑玄:“小船曰刀。”
姚际恒:“刀,舠通,亦作刁、舠。”
(四)郑玄:“崇,终也。行不终朝,亦喻近。”
注 音
苇wei伟 杭hang航 跂qi气 朝zhao昭
-
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 范成大 新筑场泥镜面平[1],家家打稻趁霜晴[2]。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3]。 [作者简介]
-
时常觉得自己是个没有故乡的人,就如同灵魂缺失了一块。这种感觉最早出现在途经乡村的大巴车上,车子疾驰而过,眼前出现的阡陌小道,肆
-
荆人有走虎而捐其子者,以为虎已食之矣,弗求矣。人有见而告之曰:“尔子在,盍速求之!”弗信。采薪者以归子之。他日,遇而争之,其子弗识矣。 ——《郁离子·玄豹》 【意译】 荆国有个人为逃避老虎扔下亲生儿子
-
石门有雪无行迹,松壑凝烟满众香。馀食施庭寒鸟下,破衣挂树老僧亡。
-
竹枝词 作者: 王叔承 【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出处】唐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 【意思1】当年的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 漠,就再也没有回来。最后身死异乡,只留下一座长满青草的坟墓,笼罩
-
一 杏花天bull;踏春 张子耀 人间三月东风软。圃兰草、香飘昼暖。鹅黄嫣紫花开遍。云动水波清浅。 对好景、心生眷恋。曾记否、轻歌柳岸。小桥画舸天色晚。醉赏春光无限。 二 春光好bull;春 张子耀
-
《论诗绝句三十首》以评论作家作品为主,间或也发表诗歌主张。总的看来,元好问赞成刚健、自然的风格。这从他高声赞美曹植、刘桢为“四海无人角两雄”、陶潜的“一语天然万古新”、韩愈的“合在元龙百尺楼”,皆可以证明。特别值得注目的,是他以突出地位标榜一首北国民歌,那就是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
-
韩退之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铭 君讳继祖,司徒、赠太师、北平庄武王之孙,少府监、赠太子
-
尊严师道,教而且爱,学舍诸生有夜读者,携茶粥往慰厉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尊严师道,教而且爱,学舍诸生有夜读者,携茶粥往慰厉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