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典故“帝衣溅血”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典故“帝衣溅血”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晋书 ·嵇绍传:“ (嵇) 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资治通鉴·晋纪·惠帝永兴元年亦载:“征前侍中嵇绍诣行在,侍中秦准谓绍曰:‘今往,安危难测,卿有佳马乎?’绍正色曰:‘臣子扈卫乘舆,死生以之,佳马何为?’……已未,石超军奄至,乘舆败绩于荡阴,帝伤颊,中三矢,百官侍御皆散。嵇绍朝服,下马登辇,以身卫帝,兵人引绍于辕中斫之,帝曰:‘忠臣也,勿杀!’对曰:‘奉太弟令,惟不犯陛下一人耳。’遂杀绍,血溅帝衣。……左右欲浣帝衣,帝曰:‘嵇侍中血,勿浣也。’”

释义用法嵇绍曾官任侍中,晋军战败,百官、侍卫四散溃逃,而嵇绍却临危不惧,挺身护卫晋惠帝,最后在惠帝身旁被杀害,鲜血溅在惠帝的衣服上。事后,手下人要浣涤衣服上的血迹,惠帝感于嵇绍忠勇,不让洗去。后用此典表现臣子忠心事君,奋不顾身的义烈行为。

用典形式

【侍中血】 唐·罗隐:“堪嗟侍中血,不及御衣前。”

【嵇绍血】 唐·杜甫:“岂无嵇绍血,沾洒属车尘。”宋·陆游:“我思杲卿发,可配嵇绍血。”

【赤心嵇绍】 金·元好问:“壮志相如头碎柱,赤心嵇绍血沾衣。”

【帝衣溅血】 明·高启:“帝衣溅血忠臣死,五部初兴屠各子。”

【嵇侍中血】 宋·文天祥:“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猜你喜欢
  • 罗辑思维:人文篇

    【5483】罗辑思维:人文篇(罗振宇著,文汇出版社,14 8万字,2020年12月第1版,39 9元)△5章:文学;诗词;语言;艺术;社会百态。〇经典

  • 《古文观止·左传·阴饴甥对秦伯》鉴赏

    古文观止·左传·阴饴甥对秦伯 十月,晋阴饴甥

  • 唐宋八大家《苏轼·贾谊论》散文名篇鉴赏

    作者论述过程中对贾生的遭际屡次叹息,指出贾生的不能自用,实际上是希望他能够大用,同时也警醒像贾生一样的人才要“慎其所发”,要善于等待。

  • 白居易《晚出西郊》全诗赏析

    散吏闲如客,贫州冷似村。早凉湖北岸,残照郭西门。懒镊从须白,休治任眼昏。老来何所用?少兴不多言。

  • 苏轼《次韵陈时发太博双竹》全诗鉴赏

    千年谁复继夷齐,凛凛霜筠此斗奇。要识苍龙联蜺意,拟容丹凤宿凰枝。扶持有伴雪应怕,裁剪无人风自吹。莫遣骚人说连理,君看高节孰如雌。

  • 辛弃疾《浣溪沙青团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全诗鉴赏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朝来白鸟背人飞。对郑子真岩石卧,趁陶元亮菊花期。而今堪诵北山移。 作品赏析【注释】①作于绍熙三年(1192)春。稼轩自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至光宗绍熙二年(1191

  • 冯长祥《秃水子》

    虽说秃水子头秃眼瞎,其实人家有一个响亮的、很好听的大号——余得水。但人们还是习惯叫他秃水子。从小到大,好像除了这个名字,人们再也想

  • 《回苏子瞻简》原文、注释和解析

    宋·王安石 2 某启,承诲喻累幅 3 ,知尚盘桓江北 4 ,俯仰逾月 5 ,岂胜感怅 6 。得秦君诗 7 ,手不能舍,叶致远适见 8 ,亦以为清新妩丽,与鲍、谢似之 9 ,不知公意如何?余卷正冒眩 1

  • 背古诗词计划(小学生如何制定古诗词计划)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背古诗词计划,内容包括如何计划背古诗能前后巩固,如何计划背古诗能前后巩固,初中生应如何规划背古诗词。先颂后悟 古诗文教学重在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经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充分说明诵读的重要性。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特

  • 穆旦:反传统与中国新诗的新传统

    穆旦:反传统与中国新诗的新传统一个圆,多少年的人工,我们的绝望将使它完整。毁坏它,朋友!让我们自己就是它的残缺,比平庸更坏;闪电和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