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名句
摘要:这三句词的意思是:要把满怀的心事寄托在瑶琴之上,可是知音太少,就是拨断了琴弦,又有谁来欣赏、聆听呢?此词约作于宋金议和之后。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语出宋·岳飞小重山。词曰:“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瑶琴:用美玉装饰的琴。这三句词的意思是:要把满怀的心事寄托在瑶琴之上,可是知音太少,就是拨断了琴弦,又有谁来欣赏、聆听呢?此词约作于宋金议和之后。清·陈郁藏一话腴:“武穆(岳飞)贺讲和赦表云:‘莫守金石之约,难充溪壑之求。’故作词云:‘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盖指和议之非也。”抒发了爱国者抗金主张无人理解的慨叹与苦闷。后人常引用这几句词来抒发知音难得之情。
例如
①“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是宋代名将岳鹏举发出的感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先生送给知己瞿秋白同志的联语。可见,知音难觅,知音可贵,自古而然。(摘自陈本德知音——记农艺师叶孟贤、汪宜蕙夫妇)
②只有两个“善”凑在一起,才会产生“高山流水”那样的效应。记得岳飞在他著名的小重山词里就曾非常寂寞地慨叹过:“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摘自何西来知音·知心·诤友)
③世间如伯牙与子期的知音着实太少,因此就有岳飞无眠之夜“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感慨,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的辛酸。(摘自崔玲等我的那些小伙伴)
④有人说,寂寞是文人墨客的通行证,孤独是天才伟人的墓志铭。并不是文人喜欢寂寞,也不是天才偏爱孤独,只是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无人听。(摘自邓玉珍寂寞如歌)
⑤英雄志士在临死时大义凛然,慷慨悲歌,令人敬佩,如荆轲素衣赴秦,高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视死如归。岳飞将金牌纳入怀中,仰天长叹“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壮志未酬的无可奈何。(摘自李传环最后的熄火)
-
原文 贞观中,太宗谓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注 1 ,记何事? 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检戒,庶乎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 2 自观史。”太宗曰:“朕
-
明·戚继光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 多是横戈马上行。这是
-
【原题】:天坛(高皇乘此马夕月,今误用之为郊。白雀事见《酉阳杂俎》)
-
依人的小鸟总是美好的。燕子穿堂,带给你春日的温熙;黄莺啁哳,增添你晨昏的安谧。只要不是乌啼或枭鸣,那仓庚、玄鸟、白鹭、黄鹂,不都在诗人们笔下,得到过由衷的赞美?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年代:唐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
-
【原题】:读柳拱之员外严宗哲主事杨应宁舍人倡和长句戏次韵一首
-
朱阁前头露井多,碧桃花下美人过。寒泉未必能胜此,奈有银瓶素绠何。
-
作者与慈禧为首的守旧派政见不合,在殿上与太后抗争,终于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秋,由礼部侍郎被外放广东学政,次年春至粤,结束了近二十年的京官生涯。
-
《小河》 周作人 一条小河,稳稳地向前流动。 经过的地方,两面全是乌黑的土, 生满了红的花,碧绿的叶,黄的果实。 一个农夫背了锄来,在小河中间筑起一道堰。 下流干了,上流的水被堰拦着,下来不得;不得前
-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