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胡适)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鸽子·胡适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选自新青年1918年第4卷第1号
新诗第一次出现是在新青年四卷一号上,作者有胡适、沈尹默、刘半农。胡适作四首,第一首便是鸽子。因此,这首诗在中国新诗运动史上自有独特的地位。
这首诗写于1917年秋冬间,当时诗人刚从美国留学归来,执教于北京大学。他在北京大学这个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里颇有春风得意之感,因为他当时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新文化运动的其他倡导者相处得很融洽,并且以他们这几个人为中心,团结了一批追随者,致力于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写下的,因而该诗的主旨,是将自己以及几位朋友比作自由翱翔的飞鸽,从而表达一种投身于新文化运动的自豪感。
从艺术上来看,这首中国早期新诗的代表作也有很多特色,尤其是它较好地体现了作者本人提出的一套开风气的新诗理论。如胡适曾指出:关于新诗的音节,靠的是“语气的自然节奏”和“每句内部所用的字的自然和谐”,平仄并不重要;而用韵方面,可以有多种自由,或“用现代的韵”,或“平仄互押”,“有韵固然好,没有韵也不妨”;至于艺术表现方法,则需要用“具体的做法”,换言之,“凡是好诗,都是具体的;越偏向具体的,越有诗意诗味。凡是好诗,都能使我们脑子里发生一种或多种——明显的逼人的影像”(谈新诗)。对照鸽子一诗,正是如此。首先,该诗的音节确实大体上做到了自然和谐,全诗基本上用自然的语气一气贯注下来,相当流畅;其次,该诗注意押韵,且全诗又押同一韵(i),然而诗中用的又是现代韵,也不受平仄限制,这样,全诗既自由地表达了思想,但又具有诗歌的音乐感;还有,该诗的主旨(表达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自豪感)虽是抽象的,但作品的确采用了“具体的写法”,即把笔墨集中在描绘洁白的鸽子在蓝天中“回环往来,夷犹如意”和“翻身映日”这幅鲜丽的画面上,这就避免了“抽象的题目用抽象的写法”的弊病,也给读者留下了联想和回味的余地。
胡适在尝试新诗写作时,还特别强调“诗体的大解放”。鸽子一诗在这方面同样是突出的。全诗六句,每句字数不等,音节数也参差不齐,用韵又随便,语言上又是相当的口语化,总之,它是明显地冲破了旧体诗词格律的束缚。不过,作为中国最早的新诗代表作,鸽子一诗(包括尝试集中其他一些作品)实际上还留有文言旧诗的若干痕迹,如“夷犹如意”句,就不那么通俗,也不够口语化,甚至全诗还多少受着旧诗词的影响。可贵的是,胡适稍后也看到了这一点:“我现在回头看我这五年来的诗,很像一个缠过脚后来放大了的妇人回头看他一年一年的放脚鞋样,虽然一年放大一年,年年的鞋样上总还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尝试集·四版自序)。应当说,所谓“缠脚时代的血腥气”,那是一种不值得后人苛求反而是应当充分谅解的历史局限性。
-
献岁抱深恻,侨居念归缘。常患亲爱离,始觉世务牵。少事河阳府,晚守淮南壖。平生几会散,已及蹉跎年。昨日罢符竹,家贫遂留连。部曲多已去,车马不复全。闲将酒为偶,默以道自诠。听松南岩寺,见月西涧泉。为政无异
-
闻道巴山里,春船正好行。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设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作品赏析单氏编在永泰元年成都诗内。鲍氏曰:谢克庄任
-
《学者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也.及夫施于用,则必有其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
《学者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也。及夫施于用,则必有其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二程集·论学篇》,立志于先类
-
城市夜浅,时间使我变厚晚祷的钟声不容分说将眼前的黑,一律覆盖仿佛为世界加冕王冠和心愿街上驶过一台拖拉机突突突的喘息声,由远及近扬起
-
《学者须先立志.志既立,却要遇明师.》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师道类名言赏析《学者须先立志。志既立,却要遇明师。》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作者: 曹增渝
-
作者: 高安文君 【本书体例】
-
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复以多为贵,千言直万赀。为文彼何人,想见下辈时。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岂独贤者嗤,乃传后代疑。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我闻望江
-
《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沁园春》·辛弃疾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事多,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