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问陶《出峡泊宜昌府》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张问陶
万山回首太崚嶒,此日余生问最能。
送尽奇峰双眼豁,江天空阔看彝陵。
作者张问陶是四川遂宁人,这诗是他从四川赴京过长江三峡后的即景抒情,写于船泊宜昌时。宜昌府治所在为今湖北的宜昌市,距三峡不远,因三峡中的巫峡、西陵峡就在府辖区的巴东县西和宜昌县境;但长江却由宜昌以东进入了中下游平原,长江航行自此以后,就顺利平安了。
“万山”两句,写回首船行三峡时的惊险。“崚嶒”(língcéng零层)形容山势的峭危峻险。三峡两岸巉岩叠嶂,悬崖绝壁,峡水湍急异常,又有险滩深漩,船行其间迅疾如飞,随时随刻都有触石、碎舟、亡身之险。一个“太”字,极写船行长江三峡的险危,可以想见身处其境时的头晕目眩、心惊胆战。现当飞舟出峡脱险,诗人回首万山,在惊喜之余,不免仍有后怕:真太危险了,可谓九死一生呀!今日何以得余生?全凭了那“最能”!“最能”,就是船工、水手。杜甫有最能行诗,写三峡船工的高超本领:“欹帆侧舵入波涛,撇漩捎濆无险阻。”诗人在庆幸“余生”之余,更赞美、惊叹这身怀绝技的“最能”。
“诗随景色变”,随着江流渐宽,舟行渐缓,送尽了那三峡的奇峰重峦,泊船于宜昌,呈现在面前的是另一派景象。诗人极目彝陵(彝陵即夷陵,辖境在宜昌及其东南的长阳、宜都一带),只见长江浩浩淼淼、水随天去,江天一色,对此空阔气象,双眼为之豁亮,胸怀为之开朗,心情亦随之泰然宽安,与刚出峡时的后怕、惊叹,正好成了对比,正如心潮经历了大波澜后得到了的平静。
张问陶是“性灵”派诗人,诗求独抒性情。此诗于舟行的动态中,抒写心灵感受的流程,不惟写出了真情实感,而且表达得活灵活现,意象变化新生,具有动态之美。读之有如引身入境,处处扣人心弦。
-
为爱逍遥第一篇,时时闲步赏风烟。看花临水心无事,功业成来二十年。
-
作者: 王正志 【本书体例】
-
清·袁枚 2 五台山某禅师收一沙弥 3 ,年甫三岁 4 。五台山最高,师徒在山顶修行,从不一下山。后十余年,禅师同弟子下山,沙弥见牛马鸡犬皆不识也。师因指而告之曰:“此牛也,可以耕田;此马也,可以骑;
-
【名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语出宋代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之一。吟诗和作画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二者都需要有自然、拔俗的工巧和清新、洒脱的艺术风格。两句诗说明诗歌创作与绘画之间的内在联系
-
名言: 治国之有法, 犹治病之有方也, 变病则方亦变。 注释: 方: 指药方。 句意: 治理国家有法度, 就好像治病有药方一样, 病变了药方也要变国家的情况发展变化了, 治国的办法也要变。 出处: 清
-
长期执着于亚洲新电影研究的南京大学的周安华教授,在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了学术专著《当代电影新势力——亚洲新电影大师研究》,该书包括中
-
北垞湖水北,杂树映朱阑。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
-
上海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注译(上海8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所有需要背的古诗文名字及作者)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上海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注译,内容包括上海8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所有需要背的古诗文名字及作者,求牛津上海版八年级上的语文古诗、古文,上海市八年级下语文古诗。杜甫《望 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 《春
-
上巳年光促,中川兴绪遥。绿齐山叶满,红泄片花销。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
-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