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春天 [俄国]普希金
春天,春天,爱的佳期,
你的来临使我沉重压抑,
一股软绵绵的不安
溶进我的心里、我的血里……
心啊,和享乐已经无缘,
一切光辉、一切狂欢
只能使我烦闷难堪。
还我风雪,还我风雪,
还我漆黑的漫漫冬夜。
(飞白译)
【赏析】
这首诗从表面看来似乎一反普希金乐观热烈的抒情基调,显得压抑而阴郁。其实,在压抑和阴郁下面仍激荡着普希金的热情。
1812年俄法战争中俄国军官达维多夫被法军俘虏,当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还我霜雪。”普希金得知此事后感动至深。后来在彼得堡一次白夜漫游中有感于此,写下了这几句诗。
作为一个真正的俄罗斯民族诗人,普希金在诗中真切地再现了一颗俄罗斯式灵魂的感受。春天尽管温暖,也许还是爱之佳期,可这软绵绵的温馨,又怎能迷住暴风雪的宠儿!普希金在另一首诗秋中就直截了当地表明过这一点:“我不爱春天/我病春: 解冻沉闷,还有湿臭和泥泞,/血液跳荡不宁;/感官和思维似被禁锢压迫。/严酷的冬天则较使我快乐,/我爱它的雪,在月光照临的雪地 /载着女友的雪橇跑得多么轻快自由!”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强悍而自由奔放的北方民族,他们习惯于寒冷、冰雪和风暴。酷寒的冬天使一般人望而生畏,对俄罗斯人来说则正是打猎、冶游、享乐和狂欢的好时光。每到冬天,一个真正的俄罗斯人就会热血沸腾起来,精神倍增。反之,温暖会使他们疲乏、萎靡。因此,俄罗斯人把冬天看成他们最好的朋友。有趣的是,酷寒和风雪数次帮俄罗斯逼退外敌。历史上俄国曾有几次面临强敌、国势岌岌可危时,只要酷寒降临,俄国就能扭转局面。1812年俄法战争即是如此,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入侵苏联的德国法西斯强盗也同样遭到了酷寒的严惩。可见,严冬酷寒成了俄罗斯民族的保护神。也正因为这,俄罗斯的酷寒风雪被视为他们民族的骄傲和象征。上面被俘俄军军官的话之所以那样深地打动了普希金,就是因为他借呼唤霜雪呼唤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胜利信念。
所以,诗人在这首诗中绝不是简单地表达对春天的不满和对冬天的渴盼,而是在呼唤民族的精神,高歌自己民族的骄傲,借此倾诉自己对民族、国家的炽热的爱。
这首诗写于1827年,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的次年。从诗中“心啊,和享乐已经无缘,/一切光辉、一切狂欢/只能使我烦闷难堪”的字句里可以看出诗人对朋友们英勇赴难所怀的深沉悲愤,也是当时处境艰难的诗人自己心境的真实写照。因此,后来的“还我风雪,/还我漆黑的漫漫冬夜”的诗句就有更深一层的含义。诗人似在呼唤着能荡涤一切黑暗污秽的正义风暴,扫平不义,除尽奸邪,还人间正义!这两句诗中,诗人倾泻的竟是深藏心底的一腔孤愤!
(张蕾莉)
-
庆朔堂前花自栽,便移官去未曾开。年年忆着成离恨,祇托春风管句来。
-
贺新郎 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裕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
-
《贺新郎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辛弃疾 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事无两样人
-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出处】唐李白《 劳劳亭 》。 【意思】劳劳亭是古 人送别之所,诗人以劳劳亭为题,表达了人间离别之苦。开笔两句因地 起意,破题而入,指出劳劳亭
-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
【注释】 选自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白露:秋天的露气。 纵:任凭。 一苇:代指扁窄的小船。 所如:所能航行之处。 凌,在上。 万顷:宽阔的江面。 【赏析】 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贬
-
优孟歌 作者: 何国栋 【本书体例】
-
《行香子•七夕》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词中描绘了女主角在七夕佳节思念自己的心上人的情感。在阅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爱情的深情思念与无尽期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婉转的词句,李清照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让读者感受到浓烈的爱与思念。 词中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这一句让人感受到女主角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词句中的纤云弄巧,细腻地表达了她思念心上人的心情,而银汉暗度则暗示了她与心上人相隔的遥远距离。整首词以此类词句交织而成,既展现了女主角的坚强与执着,又传达出作者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
完生,周太史过陈,陈厉公使卜完 [3] ,卦得观之否 [4] :“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而在异国乎?非此其身也,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姜姓,四岳之后。物莫能两大,陈衰,
-
作者: 崔天鹏 【本书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