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韩非子·心度》全文、注释和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韩非子·心度》全文、注释和鉴赏

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刑胜而民静,赏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夫民之性,喜其乱而不亲其法。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劝功,则公事不犯;亲法,则奸无所萌。故治民者,禁奸于未萌;而用兵者,服战于民心。禁先其本者治,兵战其心者胜。圣人之治民也,先治者强,先战者胜。夫国事务先而一民心,专举公而私不从,赏告而奸不生,明法而治不烦。能用四者强,不能用四者弱。夫国之所以强者,政也;主之所以尊者,权也。故明君有权有政,乱君亦有权有政,积而不同,其所以立异也。故明君操权而上重,一政而国治。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

〔注释〕 ① 从: 通“纵”,放纵。 ② 恶(wù): 厌恶,憎恨。 ③ 王(wàng): 称王,即统治天下。
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故欲举大功而难致其力者,大功不可几而举也;欲治其法而难变其故者,民乱不可几而治也。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故民朴而禁之以名则治,世知维之以刑则从。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
能越力于地者富,能起力于敌者强,强不塞者王。故王道在所开,在所塞,塞其奸者必王。故王术不恃外之不乱也,恃其不可乱也。恃外不乱而治立者削,恃其不可乱而行法者兴。故贤君之治国也,适于不乱之术。贵爵,则上重,故赏功爵任而邪无所关。好力者其爵贵;爵贵,则上尊;上尊,则必王。国不事力而恃私学者其爵贱;爵贱,则上卑;上卑者必削。故立国用民之道也,能闭外塞私而上自恃者,王可致也。

〔注释〕 ① 知: 同“智”。 ② 适: 专注,专门在这方面致力的意思。 ③ 上: 通“尚”,崇尚。

【鉴赏】 “心度”,即“民心”与“法度”的关系的问题。我们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先秦的儒、墨“显学”尤其如此。但是,仔细想想,这种观点虽然没有什么错误,但实践起来似乎并不那么简单,得先解决一个前提条件问题,即“民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得到了这样的“民心”也就可以得到“天下”?
以儒家为代表的“得民心者得天下”论者,之所以会有如此主张,是因为他们把“民心”等同于人的本性,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是讲仁爱的,所以你只要也讲“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就能得到天下老百姓的认同,也就是“得民心”了。
但韩非子是一个“性恶论”者,他认为“民心”是“喜其乱而不亲其法”,或“恶劳而乐佚”的。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说“老百姓喜欢无法无天的乱世而不喜欢法治”,“喜欢安逸而厌恶辛劳”。而如果依顺老百姓的这一本性来治国,就会政事荒废,天下大乱。因此,圣人治国,不仅不能满足这样的“民心”,而且还应首先“一民心”,即用法律来统一民心,使民心“统一”到“法治”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这样,韩非子实际就将治国的核心问题,又引到了法家所主张的“依法治国”和“以法治国”的原则上来了;把能否治理好国家,归结到是依靠“得民心”、还是依靠“法治”的策略上来了。韩非子的结论是:“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因为,在韩非子看来,所谓“得民心”并没有多少客观性或可操作性的标准,只有法律才具有客观公正性;要求“得民心”而后治理好天下,等于是指望外国势力不来捣乱——而圣人的治国策略应该立足于使外国势力不敢来捣乱。
如果从受民众欢迎的角度来看,老百姓可能更偏爱儒家“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张,而不大喜欢韩非子用法制统一民心、用严刑峻法来治国的观点。因为前者毕竟一定程度上照顾到了老百姓的利益和心理感受;而后者则完全把老百姓置于对立面,要改造老百姓,限制老百姓,甚至惩罚老百姓,逼他们就范。但如果从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层面来说,则又可以说韩非子的主张是更胜一筹的。因为法律的条文从来都是力求明确的,钉是钉,铆是铆,那是来不得半点含糊的,它有利于官吏去执行;而所谓“民心”的向背虽然重要,但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有时你很难去准确把握。
当然,如果以现代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则无论是儒家的“人性本善”说,还是韩非子的“性恶论”,实际都是在抽象地讨论所谓人性或“民心”,都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讨论治天下应该重“得民心”,还是应该“一民心”而“唯法治”,实际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正如清初王夫之谈论人性时所说,人性是“日生日成”的。人生下来的时候就纯洁得像一张白纸,根本没有任何社会意识,他有的只是动物的本能,很难说他是善还是恶的。
猜你喜欢
  • 韦应物《送令狐岫宰恩阳》全诗赏析

    大雪天地闭,群山夜来晴。居家犹苦寒,子有千里行。行行安得辞,荷此蒲璧荣。贤豪争追攀,饮饯出西京。樽酒岂不欢,暮春自有程。离人起视日,仆御促前征。逶迟岁已穷,当造巴子城。和风被草木,江水日夜清。从来知善

  • 《枯鱼过河泣·[汉]乐府》原文与赏析

    [汉]乐府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这是一首寓言体的乐府歌辞。

  • 李贺《昌谷读书示巴童》全诗赏析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作品赏析言失意归家。注:1:巴童:小悉奴也,蜀人。见李商隐《李贺小传》。2:垂翅客:失意人也。《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

  • 骆宾王《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风》全诗赏析

    紫陌炎氛歇,青蘋晚吹福乱竹摇疏影,萦池织细流。飘香曳舞袖,带粉泛妆楼。不分君恩绝,纨扇曲中秋。

  • 古典小说《赵泰 》全文和鉴赏

    晋赵泰,字文和,清河贝丘人也。祖父京兆太守。泰,郡举孝廉。公府辟,不就。精思典籍,有誉乡里。当晚乃膺仕,终于中散大夫。泰年三十五时,尝猝心痛,须臾而死。下尸于地,心暖不已,屈伸随人。留尸十日,平旦,喉

  • 从来治国者古诗词(关于治国的古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从来治国者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治国的古诗,求治国的诗句,关于治国的古诗句。吾闻聪明主,治国用轻刑。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先生鬓为吟诗白,上相心因治国劳。殷文圭《次韵九华杜先辈重阳寄投宛陵丞相》武丁命傅说,

  •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滕文公上) 尧把不能得到舜这样的人,当做自己的忧虑,舜把不能得到禹和皋陶当作自己的忧虑。所以把天下让给别人容易,替天下求得一个圣明的领袖就困难了。孔子说:“天是伟大的,也只有尧能效法它,他的德行那么

  • 《庄子·杂篇·庚桑楚》原文鉴赏

    《庄子·杂篇·庚桑楚》原文鉴赏 (解题) 本篇

  • 2月10日 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成立

    2月10日 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成立 : 2月10日,为准备迎击国民党军向陕北发动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陕甘宁人民解放军野战集团军。1947年2月,国民党军统率部为掩饰其军事上的失利,决定向陕北

  • 白居易《梦裴相公》全诗赏析

    五年生死隔,一夕魂梦通。梦中如往日,同直金銮宫。仿佛金紫色,分明冰玉容。勤勤相眷意,亦与平生同。既寤知是梦,悯然情未终。追想当时事,何殊昨夜中?自我学心法,万缘成一空。今朝为君子,流涕一沾胸。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