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鱼过河泣·[汉]乐府》原文与赏析
[汉]乐府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
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
这是一首寓言体的乐府歌辞。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作为乐府古辞中的“杂曲歌辞”收入集中。
所谓“枯鱼”,犹言乾鱼。它为何在过河的时候哭泣呢?很可能是他从陆地上来到原来居住之乡——水边,在过河的时候,想起往事:在水中与群鱼游玩戏水时的欢乐;误入网中或者上钩时的悲哀,及至成了枯鱼,便哭泣起来,泪湿双腮。对于那些受害上当的遭遇是追悔不及了,但是可以遗训于同类,便“作书与鲂鱮”,书信中告诉他们要互相教诫:在出入风波的时候,要格外小心,希望自己的同类,不要重蹈覆辙。所以诗的最后一句说:“相教慎出入。”
枯鱼过河哭泣并作书告诫同类的内容不但深刻,而且富有哲理性。
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经过实践才能提高。在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及其遭遇中获益,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就包含着丰富的哲理。所以屈原在九章·惜诵中说:“惩于羹而吹齑兮(被热汤烫过的人,吃冷菜也提防着要吹一口气),何不变此志也。”又说:“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也包含这个真理。在经过的遭遇中,总结出经验教训,以指导今后的行动,这是中国诗歌具有的深刻哲理性的优良传统。
本诗在总结失败教训时,别具一格。它以拟人化的手法,以“枯鱼过河泣”来现身说法,充满了奇特的想象。枯鱼能过河甚至哭泣,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本身就离奇了,乃至作书并遗言“相教慎出入”,就更加富于幻想了。然而枯鱼的遭遇在生活中并不罕见,作者抓住这一生活现象,将鱼类这一经常被人捕捉的动物作为描写对象,幻想出枯鱼的形象,并加以深入描写,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深刻地表达出生活的哲理,具有极大的概括性和普遍性。诗中形象地表现了“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这是此诗脍炙人口,历来为人们传诵的重要原因。
-
【原文】 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中有五亩园,花竹秀而野。 花香袭杖履,竹色侵杯斝。 樽酒乐余春,棋局消长夏。 洛阳古多士,风俗犹尔雅。 先生卧不出,冠盖倾洛社。 虽云与众乐,中有独乐者。 才全德不
-
杨 亿 梦兰前事悔成占, 却羡归飞拂画檐。 锦瑟惊弦愁别鹤, 星机促杼怨新缣。 舞腰试罢收纨袖, 博齿慵开委玉奁。 几夕离魂自无寐, 楚天云断见凉蟾。 《代意》二首,载杨亿编的《西昆酬唱集》。杨亿首倡
-
[北朝]民歌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这首诗是《折杨柳歌辞》的第五首,主要写人与马,人马相配,更能显示出北方民族的勇武精神。人是轻捷娇健之男儿,马为千里之快马。健壮的男儿必须骑
-
东去长安万里馀,故人何惜一行书。玉关西望堪肠断,况复明朝是岁除。
-
作者: 曹增渝
-
专题纪事本末体《圣武记》《圣武记》是我国清代思想家魏源撰写的历史著作。书中谈到18世纪西北地区穆斯林的反清起义问题。记载清军平定新疆
-
[晋]石崇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辞诀未及终,前驱已抗旌。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鸣。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陵辱,对之惭且
-
赤壁夜游图 金·武元直作 纸本水墨 纵五○.八厘米 横一三六.四厘米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苏轼被贬官到湖北黄州为团练副使时,曾和几个友人乘小船去游赤壁。赤壁本是长江中无数个矶崖中的一个,只是因为三国时候
-
步笼阿以踯躅,叩众目之希稠。登衡幹以上干,噭哀鸣而舒忧。声嘤嘤以高厉,又憀憀而不休。听乔木之悲风,羡鸣友之相求。 这首咏鹦鹉的小赋通过对鹦鹉的动作和声音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身处笼中、向往自由、羡慕同类的
-
宋·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①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 ② :六国互丧 ③ ,率 ④ 赂秦耶? 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 ⑤ 失强援,不能独完 ⑥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