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籍名著《坐忘论》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籍名著《坐忘论》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道教炼养著作。一卷。唐司马承祯撰。约成书于中唐开元年间。
司马承祯,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生于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卒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为陶弘景再传弟子,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居天台山。武宗、睿宗、玄宗都几次召见。睿宗曾问以阴阳数术之事,理国无为之道。玄宗召之亲受法箓,请居王屋山阳台观。以其博学能文,善篆隶书,玄宗命以三体书道德经,刊正文句。逝后谥号“贞一先生”。其主要著作有修真秘旨、修真秘旨事目历、坐忘论、修身养生诀、服气精义论、洞玄灵宝五岳朝仪经、上清天地宫府图经、天隐子、太上升玄经注、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上清含象剑鉴图、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图赞、素琴传等。其中该书和天隐子是道教神仙炼养的重要著作。
该书一卷,分信敬、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等七篇。系统地阐述了养生内炼的理论与方法。内言世人如果通过一定的方法修炼,可以长生久视,形神俱妙,与“道”同一体性。书云:“人之所贵者生,生之所贵者道。人之有道,若鱼之有水。”人之修短在己,得非天与,失非人夺,“我命在我,不属于天。”欲求长生,须精通“归道之要”。道乃“神异之物,灵而有性,虚而有象,随迎不测,影响莫求,不知所以然而然,通生无匮”。如能依法修炼,可以与道为一。
该书的“坐忘合道”之法,始终贯穿着老庄清静自守,顺任自然的全生思想。所倡“坐忘”,源于庄子·大宗师“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道,此谓坐忘”。书谓“坐忘者,何所不忘哉,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与道复一,万虑皆通”。有言其坐忘主静近于“禅”,亦有道理,因为庄禅一趣。本书养生七法,天隐子渐门五方,差不多皆依庄子为据。他在天隐子序中说:“修炼形气,养和心虚,归根契于伯阳,遗照齐于庄叟。”
本书首篇言“信敬”。“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根深则道可长,蒂固则德可茂。”“如人闻坐忘之言,信是修道之要,敬信尊重,决定无疑者,加以勤行,得道必矣。”次为“断缘”。谓断有为俗事之缘。“弃事则形不劳,无为则心自安,恬简日就,尘累日薄,迹弥远俗,心弥近道。”无事安闲,方可修道。第三收心。谓心是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故当收敛心志,固守元神。“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著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第四简事。谓“任非当则伤于智力,务过分则弊于形神,身且不安,何能及道?”是以修道之人,须不为物累,方能证道。第五真观。“真观者,智士之先鉴,能人之善察,究傥来之祸福,详动静之吉凶,得见机前,因之造适,深祈卫定,功务全生,自始至末,行无遗累”,理不违此者,谓之真观。这种超越常人的观察能力,是通过修炼产生的,即通过“收心、简事,日损有为,体静心闲,方可观妙”。第六泰定。此谓得道初阶。“夫定者,出俗之极也,致道之初基,习静之成功,持安之毕事。形如槁木,心若死灰,无感无求,寂泊之至,无心于定,而无所不定,故曰泰定。”致此即处于内功静定的一个高级阶段。第七得道。修道阶次到此完成。“是故大人含光藏辉,以期全备,凝神宝气,学道无心,神与道合,谓之得道。”得道以后,“形随道通,与神合一,谓之神人。”“蹈水火而无害,对日月而无影,存亡在己,出入无间。”“六根洞达”,通天彻地,神化无方。
“坐忘”七阶谓“易简仙道”,自谓其法妙不可言,“非孔、释之所能邻。”曾慥说:“吾得坐忘论三焉,莫善乎正一先生”(道枢·坐忘篇下)。“实为道书中不可多得之书。”(道藏精华录提要)
该书以老庄清静无为思想为主体,阐发“清静”、“坐忘”的修持方法,与禅宗“止观”、“禅定”学说同出一源,并行于世,成为后世道教养生修真方面的圭臬。五代时,这种静定之功,为钟吕金丹道所吸收,后来的全真炼养思想,亦以此为准绳。
是书收入全唐文九百二十四卷。道藏·太玄部、道藏辑要·昴集、道藏精华录第四集、一九八九年十二月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道家养生功法集要。除司马承祯坐忘论外,赵坚也造坐忘论七篇,通志还载有唐吴筠坐忘论一卷。

猜你喜欢
  • 柔石古诗词(柔石的故事)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柔石古诗词,内容包括柔石的故事,“梦里依稀慈母泪”是谁的诗句﹖,柔石的代表作。柔石(1902.9.281931.2.7),男,浙江宁海人。姓赵,名平福,后改为平复,笔名柔石、金桥、赵璜、刘志清等。中国作家、中国共产

  • 何其芳《黄昏》赏析

    何其芳《黄昏》原文 《黄昏》这篇散文很短,仅几百个字,但是何其芳早期散文的基本风格已由此展露无遗:伤感忧郁的情调,孤独寂寞的主题,还有绚丽曼妙的文采。 题名是黄昏,题眼却是这句:黄昏的猎人,你寻找着什

  •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五十二章) 把耳朵、眼睛、嘴巴和鼻子的孔穴,先堵塞起来,使变成没有欲望的状态。若再把求知识的欲望堵塞的话,就变成无欲无知的人,到了这种状况,可说是达到了人生的极义,终身都不会有尤患的。 “兑”是耳、

  • 《忆秦娥·临高阁》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忆秦娥·临高阁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题解

  • 《霜天晓角·宋·蒋捷》原文与赏析

    宋·蒋捷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出处】唐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译注】且将月和影当作我的伴侣,人生行乐须趁着春景良辰。 【全诗】 月下独酌其一 [唐]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

  • 王龙爱上古诗词牧童(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牧童300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王龙爱上古诗词牧童,内容包括吕岩作的古诗《牧童》的注释,我爱王龙藏头诗,用《王龙永远爱刘影做首藏头诗》谢谢急用。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在晚风的吹拂下,一株株嫩绿的小草伴着时断时续、悠扬飘扬的笛声,扭动着纤细的腰肢,挑起了优美的舞蹈。圆圆的落日。天地

  • 《宋史纪事本末》

    《宋史纪事本末》 纪事本末体宋代史书。明陈邦瞻(?~1623)撰。明万历年间,礼部侍郎冯琦想仿效《通鉴纪事本末》体例,记述宋代史事,以为袁枢文续,但未成而卒。刘日梧得遗稿交与陈邦瞻,嘱其增订成书。陈在

  • 刘禹锡《与歌童田顺郎》全诗赏析

    天下能歌御史娘,花前叶底奉君王。九重深处无人见,分付新声与顺郎。

  • 宋濂《五泄山水志》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宋濂《五泄山水志》 宋濂 五泄山在婺、杭、越三州境上,北距富春,南据句乘,东接浦阳,其山水最号奇峭。齐谢元卿常以采药深入其中,而宋刁景纯、吴处厚亦颇游焉。 自西坑岭入,过遇龙桥,北行二十步,始入西潭。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