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苏轼《纵笔》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苏轼《纵笔》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苏轼纵笔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注释】 ①萧散:萧疏冷落的样子。这里形容头发稀少。②报道:报告说。先生:作者自指。五更:旧时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五更即为凌晨。

【译文】 稀疏白发好像满头风霜,我把病躯寄托在小阁藤床之上。仆人报说“我家先生春睡正甜美”,道士便轻轻地将报时的晨钟敲响。

(闻 涛译)

【集评】 宋·曾季狸:“东坡海外上梁文口号云:‘为报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章子厚(惇)见之,遂再贬儋耳(今海南省儋县),以为安稳故再迁也。”(艇斋诗话)

清·纪昀:“此诗无所讥讽,竟亦贾祸,盖失意之人作旷达语,正是极牢骚耳。”(纪批苏诗卷四十)

【总案】 本篇作于绍圣四年(1097),苏轼以白描手法,写意笔触,寥寥几笔勾画出一位饱经风霜、老病缠身然而又安闲自适、淡然处之的自我形象。据说,苏轼政敌章惇(当时任参知政事)读了这两句诗,发现苏轼安闲如故,大为恼怒,再贬苏轼到海南儋耳(今海南省儋县)。



猜你喜欢
  •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注释、译文和评析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言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

  •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方干旅居洋州时写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   首句以“非我有”扣诗题“旅次”,说明举目所及都是异地之景,托出自己落泊失意、他乡作客的境遇,透露出一种悲凉的情调。次句写诗人触景而起对家乡的怀念。身处异地而情怀故乡,

  • 刘禹锡《柳花词三首》全诗赏析

    开从绿条上,散逐香风远。故取花落时,悠扬占春晚。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晴天闇闇雪,来送青春暮。无意似多情,千家万家去。

  • 《碧纱笼诗 王播》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飡。诸僧厌怠,播至,已饭矣。后二纪,播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播继以二绝句曰:“二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而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

  • 唐宋词之《晁补之《临江仙》》原文、鉴赏和赏析

    晁补之《临江仙》晁补之 晁补之 信州作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①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② 。 注释

  • 古代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注释与译文

    【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注释与译文]民生,人生。两句的意思是:我禁不住长声叹息泪流满面,可怜我的一生是多么艰难。另一种说法,“民生”指人民的生计,下句说哀怜人民的生活如此艰难,表现诗人

  • 《古文观止·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鉴赏

    古文观止·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

  •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出处】唐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 》 【意思】本想带一瓢酒去登门慰问,风雨夜送给他一点温存。 此诗写诗人在郡斋里感到寒冷,便立即想到在全椒山中煮石为粮的朋友,真想马

  • 张岚《母亲的随身物件》

    顶针“顶针”是六十年代畅销的物品。一个十公分宽的圆形铁环,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窝窝,做针线活时戴在右手的中指上,针穿不过去时,用

  • 《点绛唇·感兴》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点绛唇·感兴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题解“点绛唇”,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