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惜红衣》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读王半塘庚子秋词感赋,仍用白石均
画角吹尘,狂花卷日,俊游无力。独上高楼,千山暮云碧。歌离吊远,空老却、京华词客。凄寂。肠断楚兰,问夫君音息。秋风九陌。落叶哀蝉,深宫乱芜藉。霓旌翠辇去国。指西北。往事怕谈天宝,多少鬓丝经历。剩墨华和泪,难辨旧时颜色。
此词为感叹庚子国难而作。王半塘,即近代著名词人王鹏运。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七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仓皇出走,经居庸关至西安。联军在北京地区焚杀淫掠,当时鹏运与朱祖谋、刘福姚等留居北京,相约填词,成庚子秋词二卷,实录国难惨状,痛述生灵涂炭,哀雁凄声,愁肠尽断,都人传诵,影响很大。庞氏这首词即为读王氏词有感,追忆庚子国难之作。树柏素喜南宋姜白石(夔)词,故步白石自度曲惜红衣原韵,所作亦颇有姜词清刚之气。
起调点染出一幅秋风残阳的凄凉景象。“画角”,绘彩的号角,此指八国联军的军号;“俊游”,原意为才智出众的朋友,这里指王鹏运、朱祖谋等词人的游踪。秋日的傍晚,凄厉刺耳的军号声似乎扬起了阵阵尘沙,破碎的花瓣,随风旋舞,又似乎缠卷着残秋夕照。这是一幅侵略军铁蹄下的京华凋零画面。“独上高楼”者,自然是指王鹏运。“千山暮云碧”,则是拟写王氏当年在北京登高远眺所见之景:群山苍莽,暮云凝碧,一派愁惨。此时此地,王氏所作秋词,当然不是意在吟咏秋景,其主旨是“歌离吊远”,他所悲歌惦念着的,是那远遁而去的君主。可是,千山望断,何日君还?身羁陷城的词客,只能忍看时光流逝,触景伤怀,空自悲切。故紧接一声“凄寂”,已是“肠断楚兰”。“楚兰”原指古代楚地(今湖北一带)所盛产之兰草,屈原离骚云“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以兰草象征着仁人君子的高尚品性与坚贞气节,后人用“楚兰”典故,往往就包含此意,这里借喻王氏庚子秋词有如屈原离骚那样哀婉欲绝,然又正气凛然。“问夫君音息”,仍用屈原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表达眷念君主之意。这二句词,采取楚辞中所惯用的象征手法,活画出庚子国难中京华词客们忧国忠君的心态。
下片再以秋风起句。“九陌”,原指汉代长安城内的九条大道,这里泛指京城内的大街。落叶哀蝉是汉武帝因思念已故的李夫人而写的曲名,见晋王嘉拾遗记。这里指珍妃事。慈禧太后出奔时,将珍妃推入宫井中。下句“深宫乱芜藉”,谓当时宫中一片荒凉。珍妃是赞助光绪帝变法的,然戊戌变法还是失败了。腐朽的“后党”祸国殃民,终至酿成庚子之祸。这一“深宫乱芜藉”的惨景,一方面有清宫廷自身的血泪史在内,一方面也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罪行的历史见证。这三句词,艺术上明显受了姜白石惜红衣中“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等句凄凉低沉情调的影响,然其写实景,记实事,感伤国难,其哀更深,其痛更切。“霓旌翠辇”,帝王的仪仗、车驾。“去国”、“指西北”,是说慈禧、光绪一行已远离京城,出居庸关,逃往西安避难去了。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与国都同样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果皇帝被逼出都逃难,国都沦陷敌手,那不仅是皇帝的奇耻大辱,也是朝廷百官的奇耻大辱,这也是使“京华词客”们悲愤不已的一部分原因。接着“往事”二句,又拟写王氏等人抚今思古,不堪回首的心情。唐代天宝末年,安禄山叛乱,兵临长安,玄宗与杨贵妃也是仓皇出走,至马嵬驿便出现了“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白居易长恨歌)的悲剧,大唐帝国也骤然转衰。“怕谈天宝”是因为庚子国难的悲惨与之颇有相似处。“鬓丝经历”指王氏等人经此国难,头发也因忧伤而变斑白了。最后,笔锋一顿,点出庚子秋词的写作。“剩”,即只留下。“墨华和泪”云云,谓庚子秋词是蘸着泪水写成的。王鹏运本人浪淘沙·自题庚子秋词后即有云:“心事共疏檠,歌断谁听?墨痕和泪渍清冰。”树柏词末二句,显然从此化出。总之,这首词通篇笼罩着“凄寂”基调,虽说是为读庚子秋词而感赋,实际上也是庞氏自己感伤时事、忧国忧民心绪的表露。用不长的篇幅就清晰地展示出庚子国难中的京师荒芜的图卷,又把词人的悲愤心情与忧患意识表现得如此深沉,渲染得如此浓烈,凄凉而愈觉其悲,含蓄而愈觉其愤。南宋萧德藻以为姜白石扬州慢词有黍离之悲,移评树柏此词,亦然。
-
缥缈营丘水墨仙,浮空出没有无间。迩来一变风流尽,谁见将军著色山。荦确何人似退之,意行无路欲従谁。宿云解驳晨光漏,独见山红涧碧时。
-
张祜《楚州韦中丞箜篌》 张祜 千重钩锁撼金铃,万颗真珠泻玉瓶。 恰值满堂人欲醉,甲光才触一时醒。 这是一首写在楚州(今江苏淮安县)韦中丞府听箜篌的诗。首二句以比喻、象声写弹奏之状与音声之美。箜篌,古拨
-
《刺桐花·刺桐花》咏刺桐花诗鉴赏 王毂南国清
-
拱木临周道,荒庐积古苔。鱼因感姜出,鹤为吊陶来。两鬓蓬常乱,双眸血不开。圣朝敦尔类,非独路人哀。
-
【作品提要】 《摩诃婆罗多》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全书十八篇,内容庞杂丰富,中心故事描写婆罗多族的俱卢族和般度族这两支围绕王位展开的冲突。选文部分叙述般度族兄弟辗转流亡于森林中,正法之
-
张道洽《梅花》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①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注释】 ①径:狭窄的道路。苔:苔藓植物,绿
-
刘秩过芜湖百里芜湖县,封侯自汉朝。荻林秋带雨,沙浦晚生潮。近海鱼盐富,濒淮粟麦饶。相逢白头叟,击壤颂唐尧。作者简介刘秩,字作卿,
-
狂歌箕踞酒尊前,眼不看人面向天。洛客最闲唯有我,一年四度到平泉。
-
寨儿令·次韵 张可久 你见么?我愁他,青门几年不种瓜。 世味嚼蜡,尘事抟沙,聚散树头鸦。 自休官清煞陶家,为调羹俗了梅花。 饮一杯金谷酒,分七碗玉川茶。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出处】唐韩翃《 寒食 》。 【意思】春天的长安城无处不飘飞 着落花和柳絮,寒食节这天,春风吹拂, 宫苑中的杨柳随风斜舞。寒食:寒食 节,古代传统节日,在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