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毂《刺桐花》咏刺桐花诗赏析
刺桐花·刺桐花咏刺桐花诗鉴赏
王毂
南国清和烟雨辰,剌桐夹道花开新。
林梢簇簇红霞烂,暑天别觉生精神。
秾英斗火欺朱槿,栖鹤惊飞翅忧烬。
直疑青帝去忽忽,收拾春风浑不尽。
刺桐花是一种很美丽的花,它盛开时,有如一支支红色的象牙突出于绿叶丛中,青丽别致,王毂在途中见到了这种花,对它寄予了极大的热情。
“南国清和烟雨辰,刺桐夹道花开新。”这两句点出了剌桐花开放的地点、环境。在南国的一个清朗和暖,烟雨迷蒙的日子里,作者看到了盛开在道路两旁的剌桐花,周围是烟雨迷蒙,给人一种茫然之感,恰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道路两旁的刺桐花映入作者的眼帘,看到这怒放的鲜花,使人在迷茫中豁然开朗,这种环境的描写有力地突出了刺桐花这一主体。
三四两句侧重描绘了剌桐花开放的姿态、神采。“林梢簇簇”形象地写出了剌桐花开在新枝顶端,密集于一处的特点,“红霞烂”则点出了花的颜色,赞美了它的花姿。“暑天别觉生精神。”巧妙地告诉人们花开在夏天,特别是赞美了花的神采,这种花不仅美丽如霞,奇丽别致,而且充满生机,别有神韵。使人看了觉得精神倍增。这几句描绘了剌桐花的形象,尤其突出了它的神采。
五六两句用对比夸张的手法具体描写了剌桐花的色彩与活力,“秾英斗火欺朱槿”,繁盛红艳的花朵比烈火还红,更胜过红艳的朱槿花,一个“斗”字,一个“欺”字用得很好,既突出了剌桐花红彤彤的色彩,也表现了剌桐花的精神。可以与火的颜色争斗,可以使朱槿花逊色。“栖鹤惊飞翅忧烬”一句把剌桐花火红的色彩与精神又推进了一层,作者描写了一个奇丽的景象:栖息在剌桐枝上的白鹤看到红彤彤的花朵立刻惊飞起来,因为害怕翅膀被烧成灰烬,这里有夸张,也有作者的想象。岑参在火云山送别一诗中曾有“火云满山凝未开,鸟飞千里不敢来”的诗句,是写火山上岩石色红如火,是写火的炎威,王毂的这一句似从此句化出。但意在突出剌桐花的火红颜色和旺盛的精神,表现它的无限生机和活力。
剌桐花的盛开给大地带来光采,给大自然带来春意。所以作者看到一片火红的刺桐花,简直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怀疑,是不是春之神离去得太匆忙,为什么春风已不再吹拂,而春天的景色还留在人间。最后两句通过作者的感受进一步赞美了刺桐花留住了春天,使大地重现春光。
这首诗重在赞美剌桐花的生机和活力.给人一种蓬勃向上之感。唐朝末年,一些诗人咏物写景流于凄婉、轻艳,而这首诗虽为咏物,却使人感到清新,有一种催人奋发之感,是很可贵的。
-
与君前后多迁谪,五度经过此路隅。笑问中庭老桐树,这回归去免来无?
-
《太阳吟闻一多》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 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 又加他十二个时辰底九曲回肠! 太阳啊,火一样烧着的太阳! 烘干了小草尖头底露水, 可烘得干游子底冷泪盈眶? 太
-
木兰花朝代:宋代作者: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作者简介:
-
《惜红衣》 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盛丽。 ① 陈简斋云:“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 ② ”亦可见矣。丁未之夏,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 ③ 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 ④ 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①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② 。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③ 。 圣人不积 ④ ,既以为人己愈有 ⑤ ,既以与人己愈多 ⑥ 。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⑦ 。 〔注释〕 ①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雨天离别的诗句,内容包括描绘“雨中离别”的诗句?,描写雨天离别的诗句?,雨天离别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韦应
-
看花 生长在大江北岸一个城市里,那儿的园林本是着名的,但近来却很少;似乎自幼就不曾听见过“我们今天看花去”一类话,可见花事是不盛的。有些爱花的人,大都只是将花栽在盆里,一盆盆搁在架上;架子横放在院子里
-
八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建议教学建议(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建议)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八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建议教学建议,内容包括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建议,浅谈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建议,关于古诗教学的几点建议。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重要作用。
-
京师交游,慎于高议,不同常言之地。且温习文字,清心洁行,以自树立平生之称。当见大节,不必窃论曲直,取小名招大辱也。 【注释】 称:相称,配得上。 【译文】 在京师交朋结友,要谨慎发表高阔的言论,这不是
-
《梅花·落梅》咏梅花诗鉴赏 潘牥一夜风吹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