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之晏几道《思远人》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思远人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注释】 ①思远人:词调名。因本词有“千里念行客”句,取其意,以为名。
【译文】 叶儿红;花儿黄,正是深秋之际,思念的心上人,远在千里。飞动的云彩哟,已然过尽,传书的鸿雁哟,杳然无信,欲寄情书哟,却又如何能寄? 流不尽的泪水,滴入窗前正研好泪墨里,溶入字迹。渐渐写到别来,动情深处,粉红色的信笺也为之黯然失色。
【集评】 清·除廷焯:“就‘泪墨,二字,渲染成词,何等姿态。”(词则)
近代·陈匪石:“‘渐’字极宛转,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宋词举)
现代·唐圭璋:“滴泪研磨,真痴人痴事。”又:“末二句,不说己之悲哀,而言红笺都为无色,亦慧心妙语也。”(唐宋词简释)
【总案】 上片起韵以景起兴、由景怀人,因红叶飘落、秋意萧瑟而思念远在千里的行客。次韵写书不得寄,思念之情无由寄托,遥望长空,只见云飞雁过,于是想到无人寄书而慨叹。过片承“千里念行客”,因无处寄书而弹泪,勉为作书。滴泪研墨的细节,表现离情之苦,感人肺腑。煞尾收语更进一层,当写到离别情状时,早已滴泪不止,流湿红笺,难以握笔。弹泪、研墨、写书,人物一连串的动作,无不蕴蓄着主人公丰富的感情和复杂的心理活动。“红笺为无色”赋与红笺以人的情感和品格,红笺好似也通人性,亦垂泪竟至于无色。以物拟人,物人不分,令人拍案叫绝。全词写对行客的思念,出语平淡,深入浅出,宛转含蓄,情真意切。用夸张的手法逐步托出感情深化的过程,在小晏词中实属少见。
-
展喜犒师 (僖公二十六年) 【题解】 在兵临城下的境况下,展喜用周公、太公之时的“和平友好条约”以及自己的聪慧与学识,说服齐
-
不诚于前而曰诚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不诚于前而曰诚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结构类·层次曲折的宋词赏析 【依据】只数语中层次曲折有味。世徒称其“绿肥红瘦”语,犹是皮相。(陈廷焯《云韶集》卷十) 【词例】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
-
原题:伯夔酬诗相奖感而次韵却寄不自禁哀音之发越也
-
昔圣王为法,先抚字而后催科,重教化而缓刑罚。|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昔圣王为法,先抚字而后催科,重教化而缓刑罚。》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汉魏六朝散文·范晔·二十八将传论》原文鉴赏
-
(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小令鉴赏
“(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一首描述长江壮丽景色的小令。作者运用生动的词语和巧妙的比喻手法,描绘出了长江的波澜壮阔和奔流不息的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敬仰和对生命的思考。读完这首诗,我仿佛能感受到长江奔流的气势和生命的脆弱。它让我明白了生命的短暂和宝贵,也激励我要珍惜每一天。”
-
落日催行舫,逶迤洲渚间。虽云有物役,乘此更休闲。暝色生前浦,清晖发近山。中流澹容与,唯爱鸟飞还。
-
满江红 【宋】范成大 竹里行厨,来问讯、诸侯宾老。春满座、弹丝未遍,挥毫先了。云避仁风收雨脚,日随和气熏林表。向尊前、来访白髯翁,衰何早。 志手里,功名兆。光万丈,文章耀。洗冰壶
-
千门钥入断人声,楼阁沉沉夜气生。独直偏知宫漏永,稍寒尤觉玉堂清。霜云映月鳞鳞色,风叶飞空摵摵鸣。犬马力疲恩未报,坐惊时节已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