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忍学《五十八忤逆不怒》译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忍学《五十八忤逆不怒》译文与赏析

五十八忤逆不怒

五十八忤逆不怒

先生每与司马君实说话,不曾放过。如范尧夫,十件只争得三四件便已。先生曰:“君实只为能受,尽人忤逆终无怒,便是好处。”

【译文】

先生每当与司马光谈话的时候,就从不曾放弃过自己的观点。而与范尧夫说话,十件事情中往往只争得三四件事便算了。先生说:“司马光只是因为能够忍受,任凭别人顶撞冒犯他,他也不生气发怒,这是个优点。”

【评析】

宋代黄升在鹧鸪天中有这样的诗句:“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是说一个人有魅力不仅在于能言善辩,静默无言、埋头苦干的人更值得尊敬。

司马光就不愿与人争执,而总是习惯于保持沉默。即使别人顶撞冒犯了他,他也不生气。正因为他善于保持沉默,不与人相争,才受到了别人的尊重。

事物的发展变化有许多种形式,保持静止的状态,通过“以静制动”的方式来应对他人的攻击,是一种高超的斗争哲学。在交谈中保持适当的沉默、在行动上采取不作为的策略,都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事实上,与人交谈的时候,有时不开口比开口更加有效。我们不是常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吗?谈话中如果喋喋不休,很容易使别人厌烦。一个懂得沉默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有修养的人。

典例阐幽保持沉默,不与人争

公元前403年,韩国邀请魏国出兵,协助攻打赵国,魏文侯谢绝说:“我与赵国既是兄弟之邦,又有互不侵犯之约,不敢从命。”韩国的使者怒气冲冲地离去了。

赵国知道后,深感赵国与魏国之间有兄弟之谊,便也来向魏国借兵讨伐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赵国。赵国的使者也怒气冲冲地离去了。

但是后来两国都想到魏文侯对自己国家的和睦态度,想到魏文侯的友好和宽容,都十分佩服,他们都纷纷回来朝拜魏国。魏国于是便开始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各诸侯国都不和它相争。

东魏北齐时代,崔逻官拜左丞相,很受皇帝世宗的器重与礼遇。

崔逻很喜欢荐举人才。他向世宗推荐邢卲担任丞相府的幕僚,并兼管机密政务。世宗因崔逻之推荐,遂征召邢卲。邢卲果然甚得世宗的信赖与器重。

邢卲因为兼管机密政务,所以有机会接近世宗。在言谈之际,邢卲常常贬低崔逻,以致引起世宗不高兴。

某次,世宗告诉崔逻:“你总是诉说邢邵的长处,而邢卲却专述说你的短处,你简直是个痴呆!”

崔逻大度的说:“邢卲述说我的短处,我诉说邢邵的长处,两人述说的都是真实的事情,这没有什么不对啊!”

崔逻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他不仅肯定别人的长处,包容别人的缺失,而且坦然面对自己的缺失,这是何等宽宏的气度!

猜你喜欢
  • 《伤春赏析》

    这首《伤春》诗写的是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首句写诗人做的一个决定:对今春乐事早已安排好;次句用一个转折,推翻了之前的决定,也就辜负了好意送来春色的东风。第三句点明,不仅今年先做决定再推翻,而且年年如此;第四句指出年年辜负春光的原因。

  • 李商隐《离席》全诗赏析

    出宿金尊掩,从公玉帐新。依依向余照,远远隔芳尘。细草翻惊雁,残花伴醉人。杨朱不用劝,只是更沾巾。

  • 鲁迅《作文秘诀》散文全文

    作文秘诀 现在竟还有人写信来问我作文的秘诀。 我们常常听到:拳师教徒弟是留一手的,怕他学全了就要打死自己,好让他称雄。在实际上

  • 孙樵《书褒城驿壁》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 离败而胶 ① ;庭除甚芜 ② ,堂庑甚残 ③ ,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三节度治所,龙节虎 旗,驰驿奔轺

  • 《古文观止·宋金元文·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鉴赏

    古文观止·宋金元文·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 白居易《江郎山》全诗赏析

    林虑双童长不食,江郎三子梦还家。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来往共烟霞。

  • 《清平乐·烟轻雨小赏析》

    “烟轻雨小,望里青难了。”古代文人要写离别之情,总是会将情景设置在烟雨迷蒙、柳条拂面之中。纳兰这首词也不例外。烟雨蒙蒙中,放眼望去,满目青色,无边无际。好像词人此刻的心情,充满迷蒙。   虽然从这首词的字里行间可以推断出这是写离别之情的

  • 以皇太子初立,宜尊师重学,与正人游。|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以皇太子初立,宜尊师重学,与正人游。》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朱右·戒子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朱右·戒子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求而必得,舍

  • 《大处入手》鉴赏、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徐懋庸 这两年,小品文是发达了起来。虽然有人吐唾沫,掷石头,称之曰“杂文”以形其没有价值,然而它还是日益发达,而且日益见得有用处。 这情形原是好的,但同时也生了弊病,许多青年上了“十四年来中国现代文学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