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魏初《鹧鸪天·去岁今辰却到家》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元)魏初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失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及拾田园了,儿女团夜煮茶。
这首鹧鸪天是为妻祝寿的诗简。词人一生宦游在外,天南地北,历尽风尘跋涉之苦。故思亲之情,息驾之念,享受无伦乐趣之愿,成为这首词的抒情主旨。词以质朴的语言,倾诉天涯倦客的情愫,意切情真,感人肺腑。
上片写相思之苦。起笔“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用对比手法写出昔乐今悲的感受。“去年今辰却到家”,可知去年在妻子生日这天是特地回家祝寿的。“却到家”三字,蕴含着合家团聚,乐叙天伦的甜蜜与温馨。一个“却”字寓如愿以偿的满足之情。淡墨轻描,感情十分诚挚。“今年相望又天涯”,备写“今年”宦迹天涯、羁旅行役的凄清之苦,与去岁之今辰形成鲜明对照。一个“又”字点明作客天涯次数之多,时间之久。身不由己、无可奈何之意溢于言表。以下“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两句,写在春光明媚的大好时节,不能与家人共度良辰、共赏美景之苦楚。“一春心事”即倦游息驾和亲人团聚之念。词人拈出一个“闲”字表现这种“心事”无时不有,无所不在,哀怨无端,无法排遣的莫名惘怅。真是“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呢?“两鬓秋霜细有华”,是容颜岁岁愁边改的表现。“细”是头发稀疏之谓,与杜甫诗“白头搔更短”的艺术构思同一机杼。这两句在词意上是因果关系,表现了词人“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唐司空曙送人北归)的情怀。
下片抒致仕归田之愿。换头“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因情设景,情寓景中。用笔清丽明净。“归鸦”二字中,见出“鸟倦飞而知还”的情怀。人至暮年如日之西下,晚霞虽美,但好景不长。“满林残照见归鸦”,正是这种情怀的写照。歇拍“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 夜煮茶”,写盼归之情,十分真切。归家的理想是“儿女团夜煮茶”,过普通而又温馨的家庭生活。如此收束与李商隐夜雨寄北“何时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异曲同工之妙。全词把思亲之情与思归之意打成一片,自然真率,情深意厚,耐人寻味。
-
陈与义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清人陈衍《宋诗精华录》,评此诗曰“已开诚斋先路”,甚有见地。杨万里“诚斋体”一个重要特点是,摆脱江西诗派摹拟古人、着意锻造的
-
【名句】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 语出晋代陆机《文赋》。写文章要做到辞能达意,并且把道理论述得全面清楚就可以了,所以无须篇幅冗长。说明写文章要做到内容明晰,文辞准确。
-
雕琢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工者也。农事废,女工伤,则饥之本而寒之原也。
名言: 雕琢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工者也。农事废,女工伤,则饥之本而寒之原也。 注释: 雕琢刻镂: 指精雕细刻的奢侈品。锦绣纂(zuan) 组: 指编织精美高贵的丝织品。女工: 旧指妇女从事
-
【注释】:十有四年秋八月(己巳),胡笳吹尘暗城关。
-
桑榆之时,壮志逾励;松柏之性,晚岁常坚。|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桑榆之时,壮志逾励;松柏之性,晚岁常坚。》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西方格言。是一句古训。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想编一本《各时代的智慧录》,以造福子孙后代。一年后,在全国智慧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一部十二卷数十万言的巨著终于完成了。但是,国王仅随意翻了一遍便退回去要求
-
唐夜试进士唐夜试进士 【原文】 唐进士入举场得用烛,故或者以为自平旦至通宵。刘虚白[1]有“二十年前此夜中,一般灯烛一般风”之句
-
李白的诗词名句集锦鉴赏 李白生前就有诗名。贺知章一见就称他“谪仙人”.杜甫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赞其“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
-
【生卒】:1889—1943【介绍】: 英国表现主义*理论家。牛津大学毕业。英国表现主义者依·弗·卡里特曾是他的导师。主要理论著作有《艺术
-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出处】唐王维《 伊州歌 》 【意思】夜夜对着清风明月苦苦想念离家的亲人,亲人从军在外到处征战已十年有余。亲人啊,离家时我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