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春日》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陈与义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清人陈衍宋诗精华录,评此诗曰“已开诚斋先路”,甚有见地。杨万里“诚斋体”一个重要特点是,摆脱江西诗派摹拟古人、着意锻造的缺失,在大自然、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材;提倡“活法”,捕捉稍纵即逝的自然情趣,给以生动表现。陈与义虽被归入江西诗派,实际其创作实践是超越此派的。
此诗第一、二句摄取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动态,写得景物活,意趣亦活。清晨,庭院树木间有飞鸟啼鸣,引得诗人寻望。“春”,本是红繁绿盛的景象,以及春天的气温、气氛、情绪的抽象总和,然而诗人却居然看见红花绿树,“扶”举这“春”远去。“扶”字极工。着一“扶”,便显得红花绿树有知觉;春为扶的对象,则又将这个抽象的一般,变为有形态的具体。不说春风春雨绿了草树红了花朵,反说红花绿树扶举起春,不但生动,而且翻进有力。谁见过红绿扶春?谁见过春上了远树?然而却又无须真有,它好就好在看似无理而其实有情。红绿扶春上远林,这是诗人向自然寻诗中,一个冥幻式发现,是稍纵即逝的灵感的忽闪,是日常感知的事物在诗人想象中的一个升华。
有了这样一个新警之句,按诗题要求,怎么写下去?诗人竟有点难乎为继了。他还想捕捉一些意象,组合进诗篇,但是电火石花一飞迸,早已无迹可寻。于是用三、四句,对自己得到好句却不能终篇作调侃。而另一方面,他却在满眼春色与兴奋难抑的情绪的撞击中,解悟到了创作过程中的一个现象。“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再现了文学创作中一个瞬间的真实,表达了灵感出现的突发性、似乎无迹可求的神秘性的外部特征。与苏轼所云“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同意。就章法结构而言,此诗前后两句间转换简率突兀,不足为训,但它很有趣地表达了诗学、美学方面的一个见解,还是十分可取的。
-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玉女四五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生卒】:1866—1944【介绍】: 俄国画家、美学和表现主义*文学运动的杰出的理论家。 他生于莫斯科一富有家庭。1871年随父母去敖德萨,
-
《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
师道类名言赏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萧德藻《登岳阳楼》宋山水诗鉴赏 萧德藻 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 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洞庭湖畔,矗立在岳阳城西门上,相传此楼始为三
-
法国“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尤金·尤内斯库*的独幕剧,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作品。它于1949年完成。1950年5月11日,由尼可拉·巴塔伊剧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大草原的古诗词句,内容包括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描写大草原的古诗句,描写大草原的古诗句。描写大草原的诗句:《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鲁山[1]山行梅尧臣【原文】适与野情惬[2],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3],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4],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5]?云外一声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人情冷漠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看透人情淡薄冷漠的诗词,求表达人情冷淡诗句,表达“人情冷淡”的诗句。列举如下:1,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南宋才女,陆游表妹 唐琬 《钗头凤》。解析:世态炎凉,人情淡薄,黄昏骤雨催落了花儿。2,
-
【题 解】孟浩然少时隐居鹿门山,40岁时到长安应进士举,失意而归。《望洞庭湖赠张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