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夔一足”注释、译文和评说
【注释】 ①熟论:了解、辨别。②乐正:舜时的乐官之长。③夔(kuí):人名。④信:相信。⑤重黎:人名。尧时掌管时令的官。⑥进:启用。⑦服:服从。⑧益:多,增加。⑨节:关键。
【译文】 凡听到传闻,都必须仔细地进行辨别,对人都必须按道理进行考查。鲁哀公问孔子说:“乐正夔这个人只有一只脚,你相信是真的吗?”孔子说:“过去舜想借用音乐向天下传播教化,于是命令重黎从全国推举人才,重黎从民间把夔举荐给舜,舜启用了夔,任命他做乐官。夔于是校正六律,调和五声,以贯通八方风俗,而天下服从。重黎还想多找些像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得失的关键。所以只有圣智的人,才能调和音乐的根本。夔能调和音乐的根本,以使天下安定,所以像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足够了。’这里说的是‘像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足够了’,而不是说‘夔这个人只有一只脚’。”
【评说】 鲁哀公稀里糊涂地犯了一个“偷换概念”的错误。“一足”可以有两种含义:“一个足够”与“一只脚”。“一个就够了”同“只有一只脚”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因为夔能使音乐和谐,并据此安定天下。所以,舜才说像夔这样的贤能的人,有一个就足够了,这才是“夔一足”真正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别人所用概念的含义,没有认真考察当时的语言环境,以致闹出如此荒唐的笑话:一个好端端的人莫名其妙地被说成了只有一只脚的人了。
一般说来,语句具有不以语境为转移的“字面意义”,也就是懂得这种语言的人在看到或听到语句时通常所理解的意义,它由组成这个语句的词或词组本身的意义以及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句法规则所决定。不过,这只是语句意义的一个方面。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人们总是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语句来表达不同的意图,因而在确定一个语句的意义时,就不能不考虑说话者在特定的场合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意愿。可见,对于说话者说出的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我们不能将其简单地归结为语句的字面意义。
-
《蕙的风》 汪静之 是哪里吹来 这蕙花的风—— 温馨的蕙花的风? 蕙花深锁在园里, 伊满怀着幽怨。 伊底幽香潜出园外, 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 薰在蕙风里; 他陶醉了; 想去寻着伊呢。 它怎
-
云露青天月漏光,中庭立久却归房。水窗席冷未能卧,挑尽残灯秋夜长。
-
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 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 更堪岁里闰添长?杨万里(11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
名言: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
-
战于郎。公叔禺人遇负杖入保者息 ② 。曰:“使之虽病也 ③ ,任之虽重也 ④ ,君子不能为谋也 ⑤ ,士弗能死也 ⑥ ,不可,我则即言矣 ⑦ !与其邻重汪踦往 ⑧ ,皆死焉。 鲁人欲勿殇重汪踌,问于仲
-
【生卒】:1883—1924【介绍】: 奥地利现代作家。一八八三年七月三日出生于一个犹太商人家庭,父亲专横暴虐,引起卡夫卡终生厌恨。中学毕
-
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什么意思
《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寇准《书河上亭壁四首》宋山水诗鉴赏 寇准 堤草惹烟连野绿,岸花经雨压枝红。 年来多病辜春醉,惆怅河桥酒旆风。 蝉鸣日正树阴浓,避暑行吟独杖筇。 却爱野云无定处,水边容易耸奇峰。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
-
蓬转俱行役,瓜时独未还。魂迷金阙路,望断玉门关。献凯多惭霍,论封几谢班。风尘催白首,岁月损红颜。落雁低秋塞,惊凫起暝湾。胡霜如剑锷,汉月似刀环。别后边庭树,相思几度攀。
-
【4083】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美〕彼得·C·布朗,亨利·L,罗迪格三世等著,邓峰译,中信出版社,20 6万字,2018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