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折桂令]酸斋学士席上(张可久)
岸风吹裂江云,迸一缕斜阳,照我离樽。倚徙西楼,留连北海,断送东君。传酒令金杯玉笋,傲诗坛羽扇纶巾。惊起波神,唤醒梅魂,翠袖佳人,白雪阳春。
见小山乐府。贯云石曾为翰林学士,延祐初弃官南游,在钱塘、西湖一带优游林泉。张可久与他过从甚密,有唱和之作八曲。此为其中一首。曲中不见离情别绪,却流露出作者的欢快心情,原因当是:(一)作者此去非久远之地,无长别离之悲;(二)贯云石的友情流露令作者极为愉悦,相互间毫无感情阻隔;(三)作者此时年不到四十,尚未被迫出为小吏,对时世未有深切的愤慨。贯云石诗酒歌舞送行,文士风流表现得十分传神。东君,指太阳。玉笋,借笋样手指指代美人。然此曲最佳处在前三句,在写景同时将时间、地点、事件、人物一并交代清楚,十分省净却又富于意境,可谓“字字清殊,光生照殿珠”(高栻殿前欢·题小山〈苏堤渔唱〉),有李开先所评的“清劲”之风。
-
作者: 王瑞明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介绍中国十七
-
写作时有些地方点明,有些地方渲染的写作技巧。 点染本是画家的手法,绘画时,配上背景和着色叫点染;人物画以人物为主时,配上景物就是点染。借用到文章写作上,一般先点明主旨、感情,再用景物渲染、烘托,收到情
-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
-
【原题】:陈君举既亡注文子携其所作春秋后传及送行诗来次韵
-
又是江南的梅雨季节。雨季,在江南的丹青墨色里是道如丝如幔,如纱如雾的梦幻斜笔勾勒的即景。雨季的葱茏和繁茂,雨季的婉约和多情,雨季的
-
楼 我是在散步的时候,认识老刘的。 一大早,在一条并不很宽的水泥路上,我从一边过来,一个中年男人从另一边过来。我往一侧让开,中
-
题解 这首诗见于《小雅》,是边塞戍卒在出征归途中,对与玁狁作战的回顾和对久戍不归的哀怨。 原文 采薇采薇 ① ,薇亦作止 ② 。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③ 。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
上片记述友人赴任未上路,迎君已有待。“寒食不小住”一句点明离别时令,“千骑拥春衫”是写友人赴任的前驱仪仗。接着“衡阳石鼓城下”一句,写诗人安抚湖南时,曾按视其地,所以说“记我旧停骖”。“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青草,紫盖屹西南”,潇湘、桂
-
溱与洧,方涣涣兮 〔2〕 。士与女 〔3〕 ,方秉蕑兮 〔4〕 。女曰观乎 〔5〕 ?士曰既且 〔6〕 。且往观乎 〔7〕 ?洧之外,洵訏且乐 〔8〕 。维士与女 〔9〕 ,伊其相谑 〔10〕 ,赠之
-
野火在远方,远方 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 以古老部落的银饰 约束柔软的腰肢 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 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 呵,浪花无边无际 天生不爱倾诉苦难 并非苦难已经永久绝迹 当洞箫和琵琶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