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河图洛书”鉴赏和评析
河洛写天意,符谶述圣心。
关于河图洛书在古代还有不少传说,举凡政治清明、天下太平、功高德劭的远古帝王,天地便赐以祥瑞——河图出、洛书现。
易·系辞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书·顾命亦云:“天球河图。”
传说伏羲氏时,伏羲对日月星辰、季节气候、草木兴衰等等有一番深入的观察,不过,他未理出所以然来。一天,黄河中忽然出了神奇“龙马”,也就是这一刻,他突然深切地感到自身与所膜拜的自然之间出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和谐一致。他发现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一直观察万物自然的“意象”心得暗合,就这样,伏羲画出了“八卦”,而龙马身上的图案就叫做“河图”。在山海经中说:“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河图也成为周易的渊源。晋王嘉拾遗记载:
伏羲为上古,观文于天,察理于地……是以图书著其迹,河洛表其文。
自伏羲发现河图之后八百年,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大禹临危受命,婚后第四天就率众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各种方法都用过了,始终没有找到治水的良策,后来有一天,他发现一只灵龟出现在洛水,背上的纹理形态如同文字,就此,大禹发现了“洛书”。大禹又据此图作尚书·洪范九畴。
尚书·洪范:“天乃锡禹洪范九畴。”汉孔安国传云:“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汉书·五行志上称洪范中由“初一曰五行”起到“畏用六极”共六十五字,即洛书本文。
不仅如此,传说唐尧、虞舜、仓颉甚至商代帝王,都曾受过五彩黄龙和玄色灵龟所献的有着赤文绿字的“河图”、“洛书”。
有关“河图”、“洛书”的传说大都出自汉代的谶纬之书。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河图二十卷及河图龙文一卷,谓其出自西汉。这些传说本是方士的不经之言,神怪惑人。但在古代,帝王可以凭此争权夺利、粉饰太平,故被视为祥瑞。至南朝宋大明中始禁图谶,隋炀帝时又尽焚与图谶相涉的书籍,违者至死,其学遂绝。
北宋初,道士陈抟得道家保存之图,别出心裁又创造出一种新的河图洛书,被称为“黑白点子”的图画。白点代表阳,黑点代表阴。陈抟说:“河图生天干,其数五十五。”也就是由一至十共五十五个点子组成的“河图”图像,奇数用白点,偶数用黑点。
他又说:“洛书生地支,其数四十五。”也即由一至九共四十五个点子组成的“洛书”图像。它们表达的奇妙的数字关系,曾引起了人们丰富的想象。朱熹有易本义图解释“河图”、“洛书”。又作易学启蒙阐明“图书”之义。他对这种黑白点子的“河图”、“洛书”极为推崇,作周易本义时把它们放在篇首。
“河图”、“洛书”被后人视为统摄万事万物的神秘事象,常织在道士法衣的胸口和背心,成为一种吉祥符。至于其究竟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哲理和数理关系,至今尚待探索。
-
为谦约而不为放肆,为节俭而不为奢纵。|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为谦约而不为放肆,为节俭而不为奢纵。》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在东京的客店里,我们大抵一起来就看报。学生所看的多是《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专爱打听社会上琐事的就看《二六新闻》。一天早晨,辟头就看见一条从中国来的电报,大概是: “安徽巡抚恩铭被Jo Shiki
-
《圆圆曲》 吴伟业 鼎湖当日弃人间 ① ,破敌收京下玉关 ② 。恸哭六军俱缟素 ③ ,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④ 。电扫黄巾定黑山 ⑤ ,哭罢君亲再相见。相见初经田窦家 ⑥ ,
-
欢喜冤家 清赏心亭刊本《欢喜冤家》扉页书影 清山水邻序刊本《欢喜冤家》正文书影 明代白话短篇(拟话本)艳情小说集。一名《贪欢报》,又名《艳镜》、《欢喜奇观》、《三续今古奇观》、《四续今古奇观》、《醒世
-
诗歌开宗明义,沉痛地惋惜“事败”,即挽救汉王朝的事业到底失败了。孔融平素“喜诱益后进”,引为奥援。身遭罢黜后仍招纳羽翼,“宾客日盈其门”。自称“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杂诗》),公开植党与操抗衡。他又生性疾恶如仇,难守缄默,时复对操
-
农臣怨元结【原文】农臣[1]何所怨,乃欲干人主[2]。不识天地心,徒然怨风雨。将论草木患,欲说昆虫苦[3]。巡回宫阙傍,其意无由[4]吐。一朝
-
一名《觉后禅》,又名《耶蒲缘》、《野叟奇语》、《钟情录》、《循环报》、《巧姻缘》。猥亵小说。六卷二十回。题“情痴反正道人编次”,“情死还魂社友批评”。别题“情隐先生编次”。刘廷玑《在园杂志》以为作者为
-
永嘉有高阳公山亭者,今为李舍人别墅也〔2〕。廊宇重复,楼台左右,烟霞栖梁栋之间,竹
-
续红楼梦 清嘉庆四年(1799)抱瓮轩刊本《续红楼梦》扉页书影 清嘉庆四年(1799)抱瓮轩刊本《续红楼梦》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又名《红楼梦续编》。三十回。秦子忱撰。秦子忱,号雪坞,陇西人
-
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