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情诗三百首赏析
甘棠
作者: 孟祥锡 【本书体例】
【原文】:
蔽芾甘棠(1),勿翦勿伐(2),召伯所茇(3)!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4),召伯所憩(5)!
蔽芾某棠,勿翦勿拜(6),召伯所说(7)!
【鉴赏】:
诗序云:“甘棠,美召伯也。”诗集传推而广之曰:“召伯循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后人思其德,故爱其树不忍伤也。”可见甘棠是一首赞美、怀念召伯的诗。然而,诗中的召伯究竟指谁,却有两种说法。古人认为召伯就是与周公分陕而治的召康公。他名奭,是周的同族功臣。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所言之事,与该诗相吻合。近来有人认为召伯不是召公奭,而是周宣王时大臣召穆公,名虎。关于召穆公的事迹,见诸记载的有两件:一是周宣王封他的母舅申伯于召南城内,命召伯虎到召南给申伯筑城盖房,划定土田,规定租税,储备粮食。召伯作这件事十分卖力而周全。他当时的住处有棵甘棠树。他离去后,申伯等人追思他的劳绩,保护这棵甘棠树以资纪念,因作这首诗。一是周厉王之世,他曾经集合周的宗族而诵棠棣之诗,以加强周宗室的内部团结。有人缘此而认为甘棠这首诗,是为怀念他而作的。综上所述,两种说法各有其据,无论指谁,都不妨碍对诗意的理解,故可存而不论。
全诗三章,每章三行,重章叠句。且各章只换二字,均是动词,由“伐”而“败”而“拜”;由“茇”而“憩”而“说”。章的开头都是“蔽芾甘棠”,以甘棠树的茂密高大,象征召伯的崇高形象,并在轻捷明快的叠唱中,使人们感受到歌者对召伯的怀念之情是多么幽深而绵长。在诗经的重章叠句的诗篇中,凡变换的字,其含意往往是逐层递进加深。如召南·鹊巢一诗,描写贵族小姐出嫁,三章只相应的换了六个动词,就巧妙地反映了迎亲、送亲、成亲的递进过程。而该诗则不同,其字的转化一层比一层轻,而表达的感情却一层比一层真挚深厚。如首章之“伐”,释为砍伐;次章之“败”,释为折断;末章之“拜”,释为屈。在这三个动词前,分别冠一“勿”字,释为不许砍伐其枝干,不许折断其枝叶,不许弄弯其枝条。虽说都是围绕不许损害甘棠树而发,但由于遣字精巧而不显重复,反各尽其妙,使人深深体会到歌者对此树珍重到何等的程度。各章表现召伯在甘棠树下听政的三个动词也是如此。如首章之“茇”,释为居住;次章之“憩”,释为休息,末章之“说”,释为停车歇息。这三个动词前冠一“所”字,把召伯在甘棠树逗留时间作限制,愈来愈短。即使短暂,也难以使人忘怀。这不仅写出了之所以不可损害甘棠树的原因,而且表达了人们对召伯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是故清人方玉润说:“他诗炼字一层深一层,此诗一层轻一层,然以轻而愈见其珍重耳”(诗经原始)。
借甘棠立意,由爱人而及物,由咏物而怀人,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明显特征,成功地表达了人们对召伯的敬仰、追思和怀念。据记载,直到近世,在陕西岐山,河南陕州,湖南邵阳等地,还留存有召公祠堂之类的纪念物,而且又都有一株甘棠树,可见这首诗影响的深远。
-
那年,乌乡正在筹备一个文化活动,活动的名称叫“大诗人乌有文化节”,邀请了乡内外的名流开会。会开完了,安排了酒席,是在乌乡最有名的乌
-
欧阳炯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这阕词真象一部用彩色胶片拍摄的风景短片,持摄影机的正是在归路上的词人。有人说这归路是与一条河曲折并行的陆路,我们以为亦可以理解
-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薛昂夫这组双调带过曲,多用五七言句法,也融入一些前人诗词,婉约幽丽,富有诗词韵味。全曲抒发伤春惜春的悲切心情。 此曲前段《楚天遥》,句式与词牌《生查子》同,写送春情景;后段《清江引》,接起上叠歇拍,续写别后情景。全曲情景交炼,意境凄
-
晋平公 ② 问于祁黄羊曰:“南阳 ③ 无令,其 ④ 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雠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雠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
-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出处】唐杜甫《 兵车行 》。 【译注】兵车辚辚,战马萧萧,出征 的兵士各把弓箭挂在腰间。辚辚(ln): 车行进时的声音。萧萧:马的嘶叫声。 行人:出征者。
-
《海棠·菩萨蛮垂丝海棠零落·(一)》咏海棠诗鉴赏
-
杨方 丰翘被长条,绿叶蔽朱华。 因风吐微音,芳气入紫霞。 我心羡此木,愿徙著吾家。 夕得游其下,朝得弄其花。 晋代杨方所作的《扶桑》一诗,大体上可分两个部分来赏析。 首先,前四句着重从四个角度来描写扶
-
江出西陵 ② ,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 ③ ,北合汉沔 ④ ,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 ⑤ ,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 ⑥ ,谪居齐安 ⑦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
-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是诗人描写的自己幽居环境。竹、兰都是士人喜爱的植物,士人们从它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所追求的精神品节,因而对它们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从诗中“萧条”、“风雨”、“折”等字眼或许也是作者寄情于内,表明自己在官场上受到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