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鲜花)(光未然)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五月的鲜花·光未然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如今的东北已沦亡了四年,
我们天天在痛苦中熬煎!
失掉自由也失掉了饭碗,
屈辱地忍受那无情的皮鞭!
敌人的铁蹄越过了长城,
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
“亲善”!“睦邻”!啊! 卑污的投降!
忘掉了国家更忘掉了我们!
再也忍不住满腔的愤怒,
我们期待着这一声怒吼;
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
被压迫者一齐挥动拳头!
(副 歌)
震天的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
被压迫者一齐挥动拳头!
1935年8月写于汉口
五月的鲜花是光未然为独幕剧阿银姑娘所作的序曲。阿银姑娘反映了东北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英勇斗争,谴责了反动派投降卖国的卑劣行径。这是一首歌词,根据这首歌词谱写的歌曲在抗战期间曾经广为传唱。它如军号和战鼓一般唤起民众,投入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
这首诗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战斗性。在第一节中,诗人以崇敬的心情歌颂为挽救垂危的民族而抗战不歇的志士。志士的鲜血灌溉着鲜花,使鲜花开得特别茂盛,五月的鲜花掩盖着志士,格外耀人眼目,逝者已矣,但鲜花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终究是无法扼杀的。两者互相辉映,给人以强烈的悲壮美的感染。第二小节,从“他们”(烈士)转到“我们”,从激情的赞颂转为冷峻的描述,告诉人们切莫忘记国破家亡的痛苦,“知耻而后勇”,只有记住国耻,记住仇恨,才会有奋起和反抗,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诗句的感召力也就在这里。第三节中又转换了角度,诗人以愤怒的心情揭露了投降主义者的卑污,将“敌人的铁蹄越过了长城”,与“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两种情景相对照,令人感慨不已。至此,诗人再也按捺不住愤怒的感情,他在第四节中直接发出了唤起被压迫者的吼声,副歌重复一遍,突出了亿万人民挥动铁拳投入战斗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特写镜头。
作为歌词,这首诗的语言流畅,音节也很和谐,十分适于咏唱。这首诗除副歌外,每节四行,节奏也大体均齐,用韵既严密又灵活,完全以情感的表现为前提,这种韵律的安排,突出了诗句的吟唱性。
-
大地再没有比这儿更美的风貌: 若有谁,对如此壮丽动人的景物 竟无动于衷,那才是灵魂麻木; 瞧这座城市,像披上一领新袍, 披上了明艳的晨光;环顾周遭: 船舶,尖塔,剧院,教堂,华屋, 都寂然、坦然,向郊
-
《先秦散文·礼记·苛政猛于虎》原文鉴赏 孔子
-
鸳鸯湖边月如水,孤舟夜傍鸳鸯起。平明击缆石桥亭,惭愧冒寒髯御史。结交最晚情独厚,论心无数今有几。寂寞抱关叹萧生,耆老执戟哀扬子。怪君颜采却秀发,无乃迁谪反便美。天公欲困无奈何,世人共抑真疏矣。毗陵高山
-
从前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光荣的荆棘路: 一个叫做布鲁德的猎人得到了无上的光荣和尊严,但是他却长时期遇到极大的困难和冒着生命的危险。”我们大多数的人在小时已经听到过这个故事,可能后来还谈到过它,并且也想
-
古文观止·左传·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
-
远迹出尘表,寓身双树林。如何小子伉,亦有超世心。担书从我游,携手广川阴。云开夏郊绿,景晏青山沉。对榻遇清夜,献诗合雅音。所推苟礼数,于性道岂深。隐拙在冲默,经世昧古今。无为率尔言,可以致华簪。
-
《先秦散文·左传·吴楚柏举之战(定公四年、五年)》原文鉴赏
-
自由的呼唤 积极的精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题探讨 王向辉 太原师范学院中文系!山西太原030001 摘 要: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是高中语文教材。在《教学参考书》中对于这首诗一些诗句的评
-
《骆驼郭沫若》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骆驼,你沙漠的船, 你,有生命的山! 在黑暗中, 你昂头天外, 导引着旅行者 走向黎明的地平线。 暴风雨来时, 旅行者 紧紧依靠着你, 渡过了艰难。 高贵的赠品呵, 生
-
【3093】改革热点大聚焦(编写组编,新华出版社,16万字,2016年10月第1版,29元)△本书共为10个专题,供给侧改革、简政放权、“红顶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