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自身行得正,即使不发命令,群众也自觉地去做;自身行得不正,纵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愿服从。指领导者以身作则才能树立威信。论语·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德治传统的要旨,是“治者”作为道德表率和示范来教育和感化“被治者”。其中,社会公德的培育,尤其强调领导干部的表率和示范作用。(赵修义等论德治和法治的结合)
-
此诗取韩愈论高闲上人草书之旨,反其意而论诗,最后落实到“诗法不相妨”上,表达了苏轼对禅与诗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一般说来,禅宗要求不立文字。诗歌则是语言的艺术,二者区别甚大。但在艺术实践中,诗人以及批评家却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共同性。所以宋人李
-
捧檄辞幽径,鸣榔下贵洲。惊涛疑跃马,积气似连牛。月迥寒沙净,风急夜江秋。不学浮云影,他乡空滞留。
-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上片写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的家乡以及早年自在快乐生活的回顾。下片宕开笔墨回到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结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
-
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走马远相寻,西楼下夕阴。结交期一剑,留意赠千金。高阁歌声远,重门柳色深。夜阑须尽饮,莫负百年心。 作品赏
-
山水是美妙的俦侣,而街市是最亲切的。它和我们平素十二分稔熟,自从别后,竟毫不踌躇,蓦然闯进忆之域了。我们追念某地时,山水的清音,其浮涌于灵府间的数和度量每不敌城市的喧哗,我们太半是俗骨哩!(至少我是这
-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衢,山名,位于今浙江衢州城北二十五里处;衢州因此而得名,所以三衢也泛指衢州。这首诗,通过纪游描写了三衢道中的秀丽景色,表现诗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上一句:欲渡黄河冰塞川, 下一句:将登太行雪满山。 翻译和意思:我想要渡过黄河,但河面被冰所堵塞,就像是一座冰堆起来的山川。
接下来,我将登上太行山,山顶上积满了一片片的雪。
【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出处】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译注】想渡黄河,河中却塞满了冰块,想攀 -
此词开头的“隋堤路”,是指宋之汴京至淮河一段的水路,因为是隋炀帝所开大运河的一段,故名。“渐日晚,密霭生深树”,写徘徊汴堤而未曾登船之际,但见日色渐渐向晚,浓重的暮霭正从茂密的树林中弥漫开来。 接下来二句,化用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爱情萌芽古诗词意象,内容包括古诗词中有关爱情的意象,古代爱情诗的意象,关于“爱情意象“诗词。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红叶: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长春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长春的古诗,关于"长春"的古诗,有关于长春的古诗。1.《锦缠道·燕子呢喃》宋代·宋祁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