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道中》(曾几)原文|鉴赏|赏析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衢,山名,位于今浙江衢州城北二十五里处;衢州因此而得名,所以三衢也泛指衢州。这首诗,通过纪游描写了三衢道中的秀丽景色,表现诗人的欢愉情怀。
前两句交代了此游的时间,点明了行程,表现出浓厚的游兴。首句写明此游的时间背景。“梅子黄时”是农历五月梅子快成熟之时,这时江南水乡多雨,所谓“黄梅时节家家雨”(赵师秀有约),而今年却遇上一段“日日晴”的大好天气,使人觉得神清气畅。加上梅子艳黄,诗人的心胸也随之格外舒展,勾起了勃发的游兴。诗人以“小溪泛尽却山行”的凝炼诗句,表达游程中有山有水,水色山光,十分宜人。先乘一叶扁舟,随溪纵情观赏山容水情,至船行到尽头,又改为跋山悠游,欣赏山中美景,领受漫步山道的意趣。
三、四两句写山道中所见所闻的景色,表现作者高雅的情怀。来时,指前次来时。诗人不久前已经经过三衢道中,这次是乘兴重游。从“绿阴不减”和“添得黄鹂”的暗示中,可知诗人两次来游时间的转换,由春天而进入初夏。绝句贵简,诗人不去支衍“来时”路上所见的景象,只是顺笔提及,与此游的景象对照,以突出新鲜感受。同时,选取浓郁的“绿阴”和婉转的“黄鹂”作为山景的代表,也颇具艺术匠心。道中林木蔽日遮阳,可见山中树木蓊郁,景色万千,更何况“绿阴生昼静”呢! “绿阴不减来时路”,正是表现出诗人一路行来尽是树茂枝繁的苍翠景象,概括出“三衢道中”的幽静景观。最后,诗人以“添得黄鹂四五声”作结,更是横空出奇响的神来之笔。“添得”,是说上次没有,而这次才有。路,已够喜人的了,现在又添上“四五声”婉转悦耳的黄鹂啼鸣,打破了寂静,从而产生了“鸟鸣山更幽”的奇妙境界。这一“阴阴夏木转黄鹂”(王维)之景,进一步反映了诗人途中的佳绪乐趣,比前一次更强更浓,因而更兴致勃勃,不穷其景,决不罢休。
诗人选用的景物,富有江南丘陵地带的景色特征。有水溪、小舟、山峦、山间小路、浓密绿阴;有江南的特产梅子,还有翠丛中黄鹂啼鸣。这都是江南典型风味。诗人把诗情、画意和音乐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了。诗人对这些景物不加藻饰,更无雕琢,而是情趣的自然流露,描绘的景色,显得轻快活泼,闲雅多趣。这种风格,诚如宋人赵庚夫所说: “清如月出初三夜,淡似汤烹第一泉”。
-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广义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的文章体裁,与韵文、骈文相对。想要学习写散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朱自清的散文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朱自
-
名言: 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 注释: 青青志: 指积极向上的志向。青青。茂盛、旺盛。风霜: 艰难辛苦。 句意: 要更加珍重这种积极向上的志向, 在任何艰难环境中都永不变心。 出处: 唐·李隆基《赐
-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
名言: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
-
病万变,药亦万变。 ——《吕氏春秋·察今》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韩非子·五蠹》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西汉]桓宽《盐铁论·忧
-
(清)止嵓 《点绛唇湖上》 来往烟波,此生自号西湖长。轻风小桨,荡出芦花港。得意高歌,夜静声偏朗。无人赏,自家拍掌,唱得千山响。 南宋金元以来,兵燹不断,战乱频仍,不少文人乃避身寺院,落发为僧。于是,
-
杜牧 独酌芳春酒,登楼已半醺。 谁惊一行雁,冲断过江云。 此诗全用叙事咏景,造语隐微,发抒幽怀,其中“含思悲凄,流清感慨”。 前二句,孤独一身,自酌自饮芳春酒,酒味浓郁,登上江楼一半,已经醺醺酣醉。“
-
理世固轻士,弃捐湘之湄。阳光竞四溟,敲石安所施。铩羽集枯干,低昂互鸣悲。朔云吐风寒,寂历穷秋时。君子尚容与,小人守竞危。惨凄日相视,离忧坐自滋。尊酒聊可酌,放歌谅徒为。惜无协律者,窈眇弦吾诗。
-
【5389】一条改变世界的鱼:鳕鱼往事(〔美〕科尔兰斯基著,韩卉译,中信出版社,11 6万字,2017年1月第1版,45元)△3部分(14章):1 鳕
-
《汉魏六朝散文·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并序》原文鉴赏
-
曹雪芹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① 。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② 。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注释】 ①攒(cuan):簇聚。②跳脱: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