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名著《檐曝杂记》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赵翼,字云崧,一作耘松,号瓯北,又号三半老人。生于雍正五年(1727年),卒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江苏阳湖县(今武进县)人。系清中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乾隆二十六年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曾任内阁中书、军机章京,先后四次扈从乾隆皇帝至承德木兰狩猎,后赴任广西、广东知府、贵州贵西兵备道。著有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皇朝武功纪盛、平定两川述略、平定台湾述略、瓯北文集、瓯北诗集、瓯北诗话等。
檐曝杂记,记述了本人在内阁、军机处任职亲身经历,目睹的朝廷政事,政制,素为清史研究者所重视。
记军机处,“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中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赞画于其间也”。
他如,“廷寄”、“军机大臣不与外臣交接”、“军机直舍”等,对军机处的作用、制度都有所说明。此外,还叙述他亲历的木兰行围打猎、以及乾隆皇帝理政等情况,也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卷二,记述了一些士人显宦的事迹与京师习俗。有“尹文端公肃清江南漕政”、“西洋千里镜及乐器”、“京师偷拐之技”等。卷三、四,写的是赵翼在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担任地方官吏所见的习俗民情、风光胜景,气候水土、有关兄弟民族的记述,颇为珍贵。“贵州之水西倮人更甚,本朝初年已改流矣。而其四十八支子孙为头目如故。凡有征徭,必使头目签派,辄集刻集事。流官号令,不如头目之传呼也”。(卷四)卷五、六是读书札记一类,涉及诗文书画,对联箴铭、方言谜语,掌故典章等。
续卷有赵翼重赴鹿鸣宴谢恩折,对了解赵的历史、思想有所帮助。
檐曝杂记,收入瓯北全集,有乾隆、嘉庆、光绪刻本,也收入北徼汇编。一九八二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收入清代史料笔记丛刊。
-
【注释】 选自《孟子·离娄下》。 大人:有德行的人。 果:做到。 惟义所在:只看是否符合义。 【赏析】 孟子以“义”为行为准则的出发点,并以此来评判人物的优劣。孟子说: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
匪风 作者: 李继光 【本书体例】
-
项斯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莫纵经
-
去国似如昨,倏然经杪秋。岘山不可见,风景令人愁。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宜城多美酒,归与葛强游。
-
使君不独东南美,典型长记先君子。戏嘲王叟短辕车,肯为徐郎书纸尾。三年弭节江湖上,千首放怀风月里。手开东阁坐虚明,目净东溪照清泚。素琴浊酒容一榻,落霞孤鹜供千里。大舫何时系门柳,小诗屡欲书窗纸。文昌新构
-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西北)人。年少时就富于浪漫的豪侠性格。武则天光宅元年(684)举进士,因上《大周受命颂》受武则天赏识,拜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陈子昂敢于针砭时弊,
-
光风为花好,奕奕弄清温。撩理莺情趣,留连蝶梦魂。饮酣浮倒晕,舞倦怯新翻。水竹傍□意,明红似故园。
-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白居易的诗句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上一句:春宵苦短日高起
下一句:从此君王不早朝
翻译和意思: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翻译:在春天的夜晚,夜宴很晚,天亮的时候起床。自此之后,君主不再早起。
意思:春天的夜晚短暂,黎明来临得很早,早已床头风景不再,由此君主不再早起处理朝政。
【诗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 -
庸倩兄: 回家后看见来信。给幼渔先生的信,已经写出了,我现在以也难料结果如何,但好在这并非生死问题的事,何妨随随便便,暂且听其自然。 关于我这一方面的推测,并不算对。我诚然总算帮过几回忙,但若是一个有
-
当年我作表忠碑,坐觉江山气未衰。舞凤尚従天目下,收驹时有渥洼姿。踞床到处堪吹笛,横槊何人解赋诗。知是丹霞破佛手,先声应已慑群夷。(广西僧寺顷有佛动之异,钱君碎而投之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