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赠渔父》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
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
这首诗题为“赠渔父”,实是借题发挥。
首句先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渔父垂钓的形象。芦花丛中,深水潭畔,环境十分清幽;写其“垂纶(钓丝)”又以“静”加以形容,这一“静”字固然有静坐之意,但诗人想要表现的主要还是这位隐者超尘脱俗、息心忘机的精神状态。在这里,环境描写与渔父心态完全融为一体。次句宕开一笔,既写眼前,又把时间拉回到漫长的过去。“月夕烟朝”,景色轻淡而美好,暗示出渔父怡然自得的心情,且怡然自得又非止一朝一夕,而是几十个春秋。
前两句似在写渔父之“乐”,殊不知这是诗人运用的欲擒故纵、先扬后抑之法,故诗的三、四句来一大转折,渔父“自说”的感受才是真实的深层内心活动。这位垂钓者其实有满怀的孤寂与忧患,说“孤舟”,说“寒水”,已透露此中消息,又活用楚辞·渔父篇:“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语意,以“未曾逢着独醒人”,谓世无贤者,寰区混浊,表示失望之至。
诗人本有安邦定国之志,富于积极进取精神,但当政昏聩,党争激烈,宦官擅权,抱负无从施展,故而愤世嫉俗,在诗中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
在杜牧诗集中屡见题渔父、隐者之作,但他并不一味歌颂遁世、隐居之乐,而多半视隐居为对现实具有清醒认识和不满于世道昏暗的一种表现。此诗即是一例。又如题桐江隐者:“潮去潮来洲渚春,山花如绣草如茵。严陵台下桐江水,解钓鲈鱼能几人。”与此诗亦属同一情调。
-
内外为一,动作言顺,无失诚信。|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内外为一,动作言顺,无失诚信。》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年颜老少与君同,眼未全昏耳未聋。放醉卧为春日伴,趁欢行入少年丛。寻花借马烦川守,弄水偷船恼令公。闻道洛城人尽怪,呼为刘白二狂翁。
-
作者: 刘瑞明 【本书体例】
-
君不行兮夷犹,① 你犹豫不决未曾启行, 蹇谁留兮中洲? 是谁在洲中将你挽留? 美要眇兮宜修, 我仪态美好,修饰适度, 沛吾乘兮桂舟。 飞快地驾着桂木龙舟。 令沅湘兮无波, 沅湘的波涛哟快些平息, 使江
-
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迟迟兮春日,玉甃暖兮温泉溢。袅袅兮秋风,山蝉鸣兮宫树红。翠华不来岁月久,墙有衣兮瓦有松。吾君在位已五载,何不一幸乎其中?西去都门几多地,吾君不游有深意。一人出兮不容易,
-
●南歌子 苏轼 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 淡云斜照着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 蓝桥何处觅云英?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苏轼
-
闺庭兰玉照乡闾,自昔虽贫乐有余。岂独家人在中馈,却因麟趾识关睿云軿忽已归仙府,乔木依然拥旧庐。忍把还乡千斛泪,一时洒向老莱裾。
-
《古代兵法散文·宋辽金元兵法·资治通鉴》原文鉴赏
-
枯槁形骸惟见耳,凋残鬓发只留须。平生大节堪为底,今日灰心始见渠。
-
说也可怜,八年抗战归来,卧房都租不到一间,何言书房,既无书房,又何从说到书房的窗子! 唉,先生,你别见笑,叫化子连作梦都在想吃肉,正为没得,才想得厉害,我不但想到书房,连书房里每一角落,我都布置好。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