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林广记》原文和解析
笑林广记
清代文言笑话集。又名增广笑林广记、增广笑林广记全集。不分卷。程世爵撰。作者生平未详。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刊本;清石印本;民国广益书局铅印本,藏上海辞书出版社。台湾新兴书局“笔记小说大观”影印清石印本,1996年齐鲁书社排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刊本。
书前有题为“光绪二十有五年岁次己亥仲夏”的作者自序,其中云:“爰自杜门谢客,假余岁月宽闲,闭户著书,读彼光阴迅速,抒胸中所记忆,必教尽相穷形。佐捥底成文章,原属耳闻目见。倘或逢人说鬼,对客解颐,有时拍案叫奇,供余适口,使敝庐顿作为安乐窝,鼓大块尽成欢笑场。岂非一时快意事哉!”其著书的目的是“以讥刺劝讽有关名教者”。全书意在嘲讽当时社会之各种病态世相,发泄作者对官场世相之种种愤懑之情。作者胸有块垒,行之于笔,诙谐幽默,文字也舒缓得多。虽与游戏主人笑林广记同名,而内容实异,全书不少小说叙事性强,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鲜明。出现在作者笔下的小偷、妓女、嫖客、庸医、县令、巡抚、警察、夫人,无不栩栩如生,构成了一幅晚清社会的风俗画。
盗官
有一小偷,横行乡里,被百姓赶走。他拿着赃物,逃到外地,变卖后捐得一官。当地有个势利小人,为巴结他而把女儿嫁作其妻。小偷不改本性,依然暮出早归,出去偷窃。妻子问他,只说在外赴宴。一日,小偷又趁夜外出,妻子在后暗中跟踪。不久,她见丈夫到一破庙内换了黑色的短衣,又悄悄蹿至一条偏僻小巷,拿出身藏的斧头,开始凿壁。约摸两个时辰,洞成,他弯腰钻洞而入。妻子连夜回家,叫来婢女、老妇,一起换穿上男装,扮成巡夜者,在洞旁等候。不久,小偷偷了东西后出来,被捉,让家人等重打了二十下放归。妻子在家等他回来,问他:“昨夜在何处?”小偷说:“在看剧。”妻子又问:“看何剧?”他回答说:“长生殿。”妻子又说:“我听说昨夜演的是杂剧,开场是燕子笺,钻狗洞,末场是勘皮靴,打竹篦耳。”小偷知道事已败露,涨红了脸,再也不敢答一句了。妻子正义凛然,把丈夫大骂一顿后,出门而去,再也没有回来。
清石印本笑林广记目录书影
清石印本笑林广记正文书影
儒医
有一青年,读书未成功名,只得学医,自称“儒医”。一日,他下乡看病,行至中
途,忽觉口渴,就叫轿夫去寻茶。时处荒郊,没有人烟。他们来到一座学堂,其中的先生是个怪人,凡人都必须先和他讲道学。讲对了,才有茶喝。儒医便和他联句,惺惺相惜,一见如故。儒医畅饮后,顿觉两腋生风,诗思满溢,再三拜谢后离去。到夏天,儒医又去乡下看病,不见先生,便去竹林深处寻找,方才会面。两人又联对、饮茶而去。秋、冬皆如此。一日,先生盛宴款待儒医,满饮三杯后,已经微醉。别后行至中途,忽然诗兴大发,吟成七律一首,众人十分佩服。
惧内令
有一县官,擅长拍马奉承。一日,他与同僚前往拜见巡抚,则跪膝在地,前行至堂前,叩头有声,额上肿块如巨石。叩毕,他又从袖中取出金珠,放在巡抚座下,匍伏不起。巡抚十分不悦。县官说:“大人是卑职老子,卑职是大人儿子,不到之处请训诲,可也。”巡抚更加震怒,掷金珠而训斥他。同僚代为婉求。巡抚说:“你们不知,我与他是同乡,素知他十分惧内。每日早起,膝行数次,叩首如响柝。随出金珠,戏作簪环。稍有不悦,双手捧杖,口呼‘夫人是下官母亲,下官是夫人儿子’,叱之始出。刚才看他的情形,和在家时一模一样,这真是在调戏我啊!”话未说完,忽听得屋后一声巨响,原来是妻子在呼唤。此时众人都吓得变了脸色,巡抚等也战栗而退。
罗卜对
有一先生在他人家中教书,主人十分吝啬,每餐只供罗卜一菜,他心中敢怒而不敢言。一日,主人请先生吃顿便饭,以考学生功课。先生以为时机已到,便设计报复主人。他预嘱学生,须以先生手中所夹之物为题吟诗。这日饭桌上,主人以“核桃”为题考学生,而学生则望着先生手中的筷子所夹的是罗卜,就回答说是“罗卜”。主人不悦,又以“绸缎”为题考学生。学生又答以“罗卜”。主人又不悦。其后,他又以“锣鼓”为题,学生又答以“罗卜”。如此多次,惹得主人大怒,责骂说:“先生为什么总让学生以‘罗卜’作答?”先生也很恼火,回答说:“你天天叫我吃罗卜,好容易请客,又叫我吃罗卜,我眼睛看的,肚里咽的,全是罗卜,为什么你不让我叫你令郎以‘罗卜’答之?”主人自知理亏,再也不敢言语。
丐换形
有一乞丐,带着妻子在街上讨饭,晚宿于十王殿走廊上。一日,他从一富翁家讨饭归来,痛哭着对妻子说:“同样为人,那些富贵人家,吃美酒佳酿,拥娇妻美妾,何等快乐,而我则如此寒酸。阎王为何这样不公平待人?”不久,他睡在走廊下,梦中被十王召去,对他说:“你不要怨恨我,我为你换形,以享尽人间富贵欢乐。”接着他让小鬼将乞丐的舌、肩、鸾封艾带,下体等全部换成他人。乞丐大喜,叩谢而去。天明醒后,妻子又端来往日讨来的残羹剩饭,乞丐大怒,狠狠地责骂说:“我要吃山珍海味,勿要用这等残羹次饭污我口舌。”妻子又递过一件破衣给他穿。乞丐大骂说:“我要穿锦绣罗衣,勿要用这等破衣来辱我躯体。”妻子大惊,骂他疯癫,乞丐愈发恼怒说:“我早晚要金屋藏娇,娶得三千粉黛,看你这黄脸婆,到何处去觅食?”妻子十分害怕,问他原因,乞丐把梦中的情形一一告知。 妻子大笑着说:“你啊,真是一个呆子。 你满身都换,却还没有换得石季伦的豪富命啊!”听了妻子的话,乞丐一时无言以对。
搭拉酥
有一妓女,很有姿色,人都叫她“搭拉酥”。一嫖客轻财重色,携带千金来嫖娼。妓贪其财,曲意奉承。嫖客十分满意,挥金如土。不久,钱财耗尽,又接家信,催他回去。“搭拉酥”知道后,卧床痛哭不止。嫖客益发留连不舍,竟至囊空如洗。他静心想后,顿生疑问:“我要走,她立刻就哭,哭得眼红流泪。”嫖客心想:她就是要哭,也何止如此快,其中必有缘故。等到妓女离房后,他四处寻找,在被褥下找到一纸包洋烟,乃知真实的原因。于是,他暗中用铝煤换了洋烟。“搭拉酥”不知,又施故技,偷偷用铝煤抹脸,揉成一双黑眼。嫖客说:“我有钱时,你笑颜相待;我无钱时,你乌眼相看。”妓女自知误抹,连忙洗尽,又施粉脂,再整云鬟,更觉美艳无比,嫖客仍然执迷不悟,一心要待她从良后带回家。妓女答以要和妈妈相商。嫖客欲走不舍,欲留无钱,甚觉为难。后来,他和妓女商量,决定在妓家做仆人,乘隙和“搭拉酥”同睡,如此相安无事。一日,来一少年嫖娼,他极有钱,“搭拉酥”弃旧迎新,百般奉承,少年见嫖客在旁,面又和善,就邀他在旁侧坐,联句取乐,倒也十分尽兴。
-
立部伎,鼓笛喧。舞双剑,跳七丸。袅巨索,掉长竿。太常部伎有等级,堂上者坐堂下立。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笙歌一声众侧耳,鼓笛万曲无人听。立部贱,坐部贵,坐部退为立部伎,击鼓吹笙和杂戏。立部又退
-
唾面自干【原典】娄师德①深沉有度量,其弟除②代州刺史,将行,师德曰:“吾辅位宰相,汝复为州牧③。荣宠过盛,人所嫉也,将何术④以自免
-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白居易的诗句
在白居易的诗句中,他形容了一种模糊不清的景象:“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这句话意味着夜晚的景色似乎很难以捉摸,有时像是花,有时像是雾,唯有在夜半时分出现,而在天亮之前又消失无踪。 上一句“来如春梦几多时”表达了这种景色的瞬间性和幻觉性,就像春梦一样,来得快且不可捉摸。 下一句“去似朝云无觅处”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景色的虚幻和不稳定性,就像朝云一样,离去时无处可觅。 作者通过运用这些形象描绘了一种极其短暂且神秘的景象,展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物质的变幻。这种表达方式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与欲望的思考,暗
-
《梅花·蜡梅》咏梅花诗鉴赏 高荷少熔蜡泪装应
-
这首词感情非常真挚,少年夫妻几年恩爱生活,使纳兰性德没法遗忘,娓娓道来,语浅情深,每一句都是发自肺腑的至情,都是不假虚饰的真话,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
明朗的夏天, 山谷躺在树荫里。有一棵树上的树叶,跟和风悄悄地说着话儿,夸口自己的稠密和青翠。它们跟风说的那些话,大致是这样的: “山谷里上上下下, 谁找得到比我们还美丽的景色?树木茂盛、壮丽、 亭亭如
-
蔼蔼鼎门外,澄澄洛水湾。堂皇临绿野,坐卧看青山。位极却忘贵,功成欲爱闲。官名司管籥,心术去机关。禁苑凌晨出,园花及露攀。池塘鱼拨剌,竹径鸟绵蛮。志在安潇洒,尝经历险艰。高情方造适,众意望征还。好客交珠
-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年代】:唐 【内容】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
-
《弄玉萧史》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旧题汉·刘向《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
-
[汉]民歌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 《公无渡河》,一名《箜篌引》,为乐府旧题,在《乐府诗集》中属于《相和歌辞·相和六引》。此诗首见于晋崔豹《古今注》:“《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