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吕梁丈夫》意译和解说
——庄子·达生
【注释】
①吕梁:有两说,一说在西河(今山西离石县),一说在彭城(今江苏省铜山县)。②鼋(yuan):鳖的一种。鼍(tuo):鳄鱼的一种,俗称猪婆龙。③齐:漩涡。④汩(gu):上涌的漩流。⑤陵:通淩,即淩水,在江苏宿迁县故淩城一带,现已废。
【意译】
孔子在吕梁地方观赏山水,只见瀑布高悬二十多丈,激流水珠飞溅四十余里,鼋鼍鱼鳖都无法逆流而上。这时见一男子在水中游泳,孔子以为是遭受困苦而想自杀的,急忙叫学生沿着水流赶去救他。可是那男子却潜水好几百步才浮出来,然后,披着头发,唱着山歌游到岸边。孔子跟过去问道:“我以为你是鬼,细一看才知是人。请问, 游水也有道吗?”那男子回答说:“我没有什么道,开始的时候是出于习惯,长大以后变成禀性,有所成就也是顺于自然。与漩涡一起没入,与涌流一起浮出,顺着水势而不凭主观的动作,这就是我的游泳。”孔子又问:“什么叫做始于习惯,长于禀性,成于自然?”回答说:“我生于淩水,因而安于淩水的环境,这就是习惯;在水上长大,又安于水上的生活,这就是禀性;我说不出游泳的道理却善于游泳,如同自然的本性一样, 这就是命。”
【解说】
在天空自由翱翔,对于苍鹰来说,乃是最平凡的本领;在江海悠然遨游,对于白鲸来说,也并不觉得有丝毫的神奇;因为这只是它们的自然本性。吕梁丈夫居然能在激流之中像鱼一样悠然自如地游来游去,也就难怪孔夫子要疑惑见到鬼神。可是这样的神技,在吕梁丈夫自己看起来,却觉得非常平凡,不值得大惊小怪。而且他也不是口若悬河的理论家,所以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他只觉得自己是在瀑水里成长起来的,游泳就如同走路一样成了自己的自然习性。既然是一种习性,也就无法说出个所以然来。不过吕梁丈夫的回答虽然朴实无华,却还是可以给人以许多启示的。这就是人可以通过对自然的适应,培养出适应自然的自然本领——习性。而所谓对自然的适应过程,也就是意识与实践千百次交流以达到顺应自然规律的过程。由此可见人的许多技能,只有通过这种对自然的适应过程,才能进入神化的境界。如果只是纸上谈兵,或者是按图索骥,长一分太多, 短一分太少,那就不可能进入自由王国, 有所成就的。
【相关名言】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人需要理想, 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 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苏联·列宁
-
山头孤石远亭亭,江转船回石似屏。可怜千古长如昨,船去船来自不停。浩浩长江赴沧海,纷纷过客似浮萍。谁能坐待山月出,照见寒影高伶俜。
-
《雷锋之歌(原诗略)贺敬之》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1963年3月,当沈阳军区某部战士雷锋同志的光辉事迹在报纸上登载以后,特别是当同年3月7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后,在全国范围
-
每见田园辄自招,倦飞不拟控扶遥共疑杨恽非锄豆,谁信刘章解立苗。老去尚贪彭泽米。梦归时到锦江桥。宦游莫作无家客,举族长悬似细腰。
-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
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烟雨濛濛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但教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岂是闻韵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杖藜裹饭
-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出处】唐杜甫《 赠花卿 》。 【意思】锦城: 指成都。成都旧称锦官 城。丝管: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 日纷纷: 欢庆的景象。
-
(节自 《孟尝君列传》) 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 ① 。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 “勿举也 ② 。” 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曰: “吾令若去此子,
-
红绣鞋·书所见 乔吉 脸儿嫩难藏酒晕,扇儿薄不隔歌尘, 佯整金钗暗窥人。凉风醒醉眼, 明月破诗魂,料今宵怎睡得稳。 乔吉: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
-
裴若讷江阴绝句紫莼江上是吾家,一叶扁舟一钓车。何必陶公种鱼法,雨汀烟渚尽生涯。作者简介裴若讷,江苏江阴人,生卒年不详。宋仁宗宝元
-
[宋]无名氏天下三分二分亡,犹把山川寸寸量。纵使一墟添一亩,也应不似旧封疆。南宋理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