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雷锋之歌(原诗略))(贺敬之)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雷锋之歌(原诗略))(贺敬之)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雷锋之歌(原诗略)·贺敬之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1963年3月,当沈阳军区某部战士雷锋同志的光辉事迹在报纸上登载以后,特别是当同年3月7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后,在全国范围内立刻掀起了一个学雷锋,做雷锋的群众运动的热潮。一时间,各种各样学雷锋、唱雷锋的歌曲、诗词、快板、散文如春花漫放,遍地生辉。贺敬之的雷锋之歌(载1963年4月1日中国青年报),就是歌颂雷锋的文艺万花丛中一枝独秀的奇葩!

这是一首长诗,共有1200多行。诗人以极其饱满的革命热忱,以一种无限崇敬的心情和极其抒情的笔调,歌颂了雷锋短暂而又光辉、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从诗的题目上看,这应该是一首英雄的颂诗,但诗人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单纯的歌颂上,也没有为写英雄而写英雄,因为这一类诗在当时实在太多了。诗人想从中捕捉一些更深刻有意义的东西,力求使自己站得更高一些。诗人想从整个时代入手,于是就把雷锋置身于广阔的历史背景和现实世界之间、现实世界与未来世界之间,多方位地抒写了雷锋,并在赞美雷锋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发人警醒和深思的人生问题,揭示出了学习雷锋的重大意义。所以,这首诗不只是歌颂了雷锋,也歌颂了雷锋精神,并将雷锋精神与当时的时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此诗共有六大段。作为一首长篇抒情诗,作者不从雷锋写起,而先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写起,从对风云变幻的现实世界的冷静思考写起,并在这思考中,蕴藏着火一般的热情。直到第二大段,才第一次出现雷锋的名字,但是诗人仍也没有描述他,而仍然沉湎在对时代的感慨和赞美之中。第三大段,也只是借着雷锋的名字,提出了“人应该怎样生?路应该怎样行?”的人生问题,即全诗的核心。但是,对于这一重大命题,第四大段并没有立刻给予解答,而是在对过去黑暗社会和革命历程的回顾中,从侧面批判了几种落后、自私的人生观。直到第五大段,诗人才以饱蘸着无产阶级丰厚感情的浓墨大笔,从正面淋漓尽致地描述了雷锋的光辉形象,尽情地讴歌了雷锋的光辉一生,并以雷锋的光辉一生,回答了第三大段中提出的问题,告诉人们:“人呵,/应该/这样生! /路呵,/应该/这样行! ”到第六大段,也就是最后一大段,诗人又将笔墨转向整个时代,热望人们都应该向雷锋学习,象雷锋那样生活和战斗,个个都应成为新时代的雷锋,只有这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革命业绩,才会代代相传,永不变色,永远前进。

诗人在诗中连续发问,不断思考,层层推进,逐步揭示人生哲理,并将歌颂雷锋与歌颂党、歌颂革命、歌颂时代交织在一起,将现实的生活、革命的历史与壮丽的明天交织在一起。

贺敬之善于处理带有政治意义的重大题材,敢于正面描写,从不回避问题。他的放声歌唱、东风万里、十年颂歌是这样,他的雷锋之歌也是这样。在这首诗中,作者铺张扬厉,摛藻陈词,以极其丰富的词汇的色彩,正面歌颂了那个时代及其风貌。诗中大量排比句的适当运用,不仅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渲染了时代氛围,更有着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

作品的另一特色是以议论入诗。不过,诗人在议论时并没有忘记形象,常常用一种富于形象的语言来发议论,如:

我们是

一母所生——

我们血液的源头,

在“四一二”的

血海里;

在皖南事变的

伤痕中……

这样既说明了两代人之间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又避免了枯燥生硬的抽象议论,使政治性的内容得到了生动的艺术展现。议论,鞭辟入里;形象,栩栩如生。议论随着形象刻于读者脑际。许多贴切的比喻、大胆的夸张、丰富的联想,也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此诗当年一在报上发表就轰动了全国。广播电台一遍又一遍地朗诵着,青年人在收音机旁一遍又一遍地聆听着。许多人都能背诵其中的一些章节。据说,周恩来总理晚年病重期间,还提起这首诗,足见其影响之大。

猜你喜欢
  • 《十喻诗》(鸠罗摩什)原文、鉴赏和赏析

    十喻以喻空,空必待此喻。 借言以会意,意尽无会处。 既得出长罗,住此无所

  • 《鹰之歌》鉴赏

    作者: 文淑慧任光

  • 古诗词生态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生态,内容包括和生态有关的古诗词,关于生态环境的诗句,描写“生态”的诗句。《小池》宋代: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新柳》宋代: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 游《小园四首(选二) 陆》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游 其一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其三 村南村北鹁鸪声,水刺新秧漫漫平。 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 南宋当权者既不让陆游到前线杀敌立功,也不允许他在

  • “仙人摘豆”与空中取药

    过去,农村缺医少药迷信严重,孩子有病大都是请巫婆神汉跳大神。空中取药就是他们骗取钱财的一种手法。 巫婆一般称大神,神汉称二大神。大神家设有“仙堂”,供奉“仙家案子”,即胡三太爷(狐仙)、常仙(蛇)、黄

  • 姚希孟《登缥缈峰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姚希孟:登缥缈峰记 姚希孟吴山以南,灵岩望太湖最豁,至铜井、西碛诸山,直薄湖渍矣。然西望至缥缈而穷,即莫厘亦为缥缈所障,仅半面装也

  • 莱里,米歇尔作品分析

    【生卒】:1901—【介绍】: 法国诗人、评论家。青年时代曾参加超现实主义*运动,发表的诗集有《幻影集》(1925)、《基点集》(1927)。以后

  • 《登池上楼》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及穷海,卧痾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

  • “大巧若拙”的意思,出处,故事

    拙: 笨。谓真正灵巧的人表面上看像很笨拙。语出《老子》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姓李名耳,是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所著《老子》一

  • 白居易《酬微之开拆新楼初毕相报末联见戏之作》全诗赏析

    海山郁郁石棱棱,新豁高居正好登。南临赡部三千界,东对蓬宫十二层。报我楼成秋望月,把君诗读夜回灯。无妨却有他心眼,妆点亭台即不能。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