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情诗名句

《遣悲怀三首·唐·元稹》原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遣悲怀三首·唐·元稹》原文与赏析

唐·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 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 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 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 与君菅奠复菅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 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 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 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 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 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 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 他生缘会更难期。

唯将终夜长开眼, 报答平生未展眉。

〔谢公〕东晋宰相谢安,偏爱侄女谢道韫。这里指韦丛父韦夏卿,韦丛是他最小的女儿。〔黔娄〕战国时齐国人,贫穷而德高。〔乖〕不顺。〔荩箧(qi)〕草编的箱子。〔泥(n)〕软缠。〔藿〕豆叶。〔邓攸〕晋人,战乱时弃己子而保兄之子,后终无子。其品格为人所重。〔潘岳〕晋代诗人,作有著名的悼亡诗三首。〔窅(yo)冥〕幽暗。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说“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并非说这三首诗就是悼亡诗的最高成就,无出其右者,他主要还是说这三首诗蕴含相当丰富,少有能超出它的内容范围的。这一点我们稍作分析即可明白。

在第一首里,作者先借用典故交代故去的妻子是韦夏卿最小的女儿,屈身下嫁给自己这个贫士“黔娄”。韦丛出身名门,而作者当时只做个校书郎小官,宦途失意。这种地位的悬殊为表现韦丛的人格暗作铺垫。“百事乖”是说他们结合后事事都不顺利,这里包括作者在官场所受的打击、排挤等等,这些都不说,让读者去思考,只说了她甘于生活的清苦:她看我无衣搜遍了箱底,我缠着她拔金钗换钱沽酒。野菜、豆叶的饭食也甜美地餐用,添灶的柴薪仰仗古槐的落叶。这里写出了物质生活的艰难,也写出了精神生活的丰富。妻子对丈夫的体贴疼爱、甘于穷苦以及丈夫对妻子的理解、敬佩之情都表现出来了。尤其是“泥他沽酒拔金钗”一句,把夫妻的亲昵无间、两相欢洽、鱼得水乐的关系表露无遗。正因为如此,妻子的死才使丈夫格外痛惜。如果生活的状况越来越坏,活着的丈夫也许不会为之伤心,可是写诗时已是“俸钱过十万”,妻子却再也不能享受,怎不叫丈夫痛彻心肺!这种感情无从表达时,只能以备办斋食祭奠妻子的魂灵来安慰活者的痛苦的心。这一节是对妻子生前的追忆,表现妻子的高尚、贤惠、温顺、可敬可爱,这正是作者为之悲痛的根本原因,也是整首诗表达的悲怀的基础。

如果说第一首写作者为妻子的生前悲哀,第二首则写为妻子的逝去而伤怀。你活着时候的玩笑话,今天都变成了现实;你的衣裳送给了别人,眼看完了;你的针线活还保存着,从未忍打开。因为想着旧情而怜爱你的婢仆,也曾在梦中给你送去钱财。夫妻死别之恨人人都有,而贫贱夫妻诀别更令人悲哀。生前戏言,固然可乐,一旦变成现实,乃是真正可悲。人去物留,作者睹物思人,悲哀会时时袭来。为了忘却,摆脱思念的痛苦,作者把妻子的衣服送人,把针线封存,但却适得其反,成了更易触动情怀的更痛苦的纪念。夫妻间的深情随着一方的逝去积淀下来,转移为对婢仆的爱怜,化为给妻子送钱财的梦境,而这正是悲痛的另一种形式的排遣。末两句象聚光镜似的把人世间普遍存在的感情聚拢为一个焦点:妻子身后无事不叫人悲哀。这既点明了上面所举事例的含义,又把上一首诗延续下来的丧妻之悲向深沉推进一层。

上两首是悲妻子的生前身后,最后一首表面看来是悲自己。悲自己的什么?从“俸钱过十万”来看,这三首诗大概是在韦丛死后十三年,元稹拜相之后写的,作者早过了不惑之年,深感人生短促,所以说即便活一百年也是极为短暂的。现在作者已心满意足,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报答妻子的情意。他不理解,自己难道就象邓攸无子一样命该如此?如果是这样,即便象潘岳一样能写出漂亮的悼亡诗又有什么用处?作者在引用典故表达出自己的无可奈何之后,痴情又展翅向那个玄虚的阴间世界飞去:他希望自己死后能和妻子在九泉下相会,希望来生和妻子重结良缘。但他又清楚地认识到,这些更难以指望和期待。当作者在现实和幻想面前都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之后,意识到,任何形式的哀悼祭奠都减轻不了活者的悲哀和痛苦,只有自己心底深处的真诚的思念才是一种真正的祭奠。那么就让自己因思念而终夜难以闭合的双眼,来报答妻子从未展开的眉头吧!这是无法报答而悲痛至极的话。所以这首诗还不是悲自己,仍是悲妻子。因为妻子和自己情深似海,以至于无法报答,无法表达自己的悲痛,就把这首诗的悲感推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

这三首诗的内容极为丰富,也感人至深。除了贯穿始终、层层推向深入的丧妻之悲及语言的浅近晓畅之外,与所描写的生活更贴近读者、更易于被理解和接受有关。象无衣搜箧、拔钗换酒、野蔬长藿充膳、古槐落叶添薪的真正穷苦生活及故衣送人、针线封存、思旧怜仆、因梦送钱的题材,都能和读者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之产生同感和共鸣,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令人心旌摇荡,久久不息,以至永难忘怀。

猜你喜欢
  • 苏轼《数日前梦一僧出二镜求诗僧以镜置日中其影甚》全诗鉴赏

    君家有二镜,光景如湛卢。或长如芭蕉,或圆如芙蓿飞电着子壁,明月入我庐。月下合三壁,日月跳明珠。问子是非我,我是非文殊。 作品赏析原题:数日前梦一僧出二镜求诗僧以镜置日中其影甚异其一如芭蕉其一如莲花梦

  • 《如梦令·一晌凝情无语赏析》

    【评解】 这首抒情小词,着意人物心理和情态的刻画,语言精妙,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离惜别之情。全词融情于景,清新淡雅,平易自然。---------------------------这首闺情词,写了一位少女殷切盼望心爱的人由远方归来的情怀

  • 苏州人性格的四大特点

    有人说,江苏的风是软的,水是软的,人也是软的。全中国的人以江苏人最为温婉随和,江苏人又以苏州人最为温婉,故《韩非子》里说“吴人弱”。

  • 李贺《代崔家送客》全诗赏析

    行盖柳烟下,马蹄白翩翩。恐随行处尽,何忍重扬鞭。 作品赏析送别诗也。注:1:行盖柳烟下,马蹄白翩翩:盖,车盖也。2:恐送行处尽:行,一作送。附:刘辰翁评曰:有情语,好。董懋策评曰:诸送别句,皆咏主不忍

  • 苏轼《念奴娇》全诗鉴赏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

  • (鲁迅)《女吊》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鲁迅女吊》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鲁迅 大概是明末的王思任说的罢: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这对于我们绍兴人很有光彩,我也很喜欢听到,或引用这两句话。但其实,是并不的确的,这地方

  • 《诗经》·《七月》全文、赏析和解读

    七月流火,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 九月授衣。九月里妇女把衣授。 一之日觱发,十一月北风哗哗响, 二之日栗烈。十二月寒气冷飕飕。 无衣无褐,粗布衣裳都没有, 何以卒岁?残冬腊月怎能熬到头? 三之日于耜,

  • 戡乱总动员令颁布

    1947年6月,国民党政府发动的全国内战已经打了一年。其军事、政治、经济形势都日趋恶化。军事上,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对陕鲁的重点进攻均遭挫败。虽然攻占了一些城镇和交通线,但兵力损失达112万人,总兵力由

  • 杜牧《新定途中》全诗赏析

    无端偶效张文纪,下杜乡园别五秋。重过江南更千里,万山深处一孤舟。

  • 《自行在解维宿长安闸下回望天竺诸山依依在目赏析》

    【原题】:自行在解维宿长安闸下回望天竺诸山依依在目微臣去国抚事感伤因成此诗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