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清·顾贞观》原文与赏析
清·顾贞观
续残香,留好梦,鸳瓦不销霜重。千里月,五更寒,此情持问欢。
阑干角,蛛丝络,谁解护花铃索。乘宿醉,看梳头,年时还记不?
〔更漏子〕词牌名。因晚唐温庭筠词中多咏更漏而得名。〔鸳瓦不销霜重〕三国志:“文帝梦两瓦落地为鸳鸯。”后通称瓦之成偶者曰鸳鸯瓦。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重”。不销,不消。霜重,霜积得很厚。〔此情持问欢〕拿离情去问讯新欢爱之人。古乐府“风吹窗帘动,疑是新欢乘。”或指旧欢,潘岳哀永逝文:“昔间涂兮今异世,忆旧欢兮增悲。” 〔蛛丝络〕谓蛛丝结成网。〔护花铃索〕将铃用绳索串起,以驱鸟护花。开天遗事“宁王至春时,于后园中纫红丝为绳,密缀金铃,系于花梢之上,每有鸟鹊翔集,则令园吏制索以惊之。”
从词意看,这首当是悼亡词。词中表达了深沉的怀念亡人之情。
词的上片写想念。开头两句写积思成梦,说过去的恩爱现在只能留下残香和的梦境。第三句以“鸳鸯瓦”的典故暗喻夫妻恩爱因人亡遭折而怀念情深。白居在长恨歌中为了烘托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亡灵的怀念,而写下了“鸳鸯瓦冷霜重”之句,可见,此处是对长恨歌诗句的衍化。四、五两句补充交代深沉想念的定时空是:“千里月,五更寒。”因为身处千里之外的月夜,加之在寒冷的五更天,能引起思乡、怀念亲人或悼念亡人之情。作者选择这样的背景,使气氛显得更加寂凄清。“此情持问欢”句,既是用怀念深情去问讯旧欢,也是词人自慰,更深层地达了他一心想念亡人的情思。
词的下片写回忆。前三句先写现在的荒凉景象:阑干角,结成了蜘蛛网。由不由想到过去的护花铃索都是她去解,而现在又有谁去解呢?这样的对比,使怀之情更加深切。所选事物具体、典型。四、五两句回忆从前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曾夜里醉酒,早上还睡在床上,看着她对镜梳头的情景。结句用设问句式,问她是否得当年这样的情景。结尾这种写法很近似苏轼的悼亡词江城子:“夜来幽梦忽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但是,从全词总的格调看,顾词没苏词明朗、自然,有些地方多少有点流于晦涩。
-
夏雨忽至,雨轻柔,风初歇,我从午睡的酣畅中醒来。窗上的雨滴在敲鼓,鼓瑟和谐,伴着院墙外的牵牛花。粉白相间的牵牛花,花香袅袅,淡青花
-
青梅雨中熟,樯倚酒旗边。故国残春梦,孤舟一褐眠。摇摇远堤柳,暗暗十程烟。南奏钟陵道,无因似昔年。
-
观猎王维①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②。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③,还归细柳营④。回看射雕处⑤,千里暮云平。⊙【注释】①
-
舒元舆:录桃源画记 舒元舆四明山道士叶沈,囊出古画,画有桃源图,图上有溪,溪名武陵之源。按仙记,分灵洞三十六之一支。其水趣流,势与
-
孙觌《枫桥三绝(其一)》 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② 【注释】 ①枫桥:地名,即今江苏苏州枫桥镇。②乌啼月落: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半夜钟
-
古文·秋声赋 欧阳修欧阳子方夜读书(1),闻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代描写儿童的生活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词。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词:1.《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小儿垂钓》 胡
-
自平宫中吕太一,收珠南海千馀日。近供生犀翡翠稀,复恐征戎干戈密。蛮溪豪族小动摇,世封刺史非时朝。蓬莱殿前诸主将,才如伏波不得骄。
-
《战国策》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
-
【4299】第二十二条军规(〔美〕约瑟夫·海勒著,吴冰青译,译林出版社,17 75印张,2012年8月第1版,38元)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只有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