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情诗名句

《鹊踏枝·五代·冯延巳》原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鹊踏枝·五代·冯延巳》原文与赏析

五代·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弃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王国维认为冯延巳词以“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煊赫”(人间词话卷上,此阕又为其中之皎皎者。词人以“思深辞丽”之笔,写其执着痛苦之情,语近旨在言外。

起笔即以诘问语气出之:谁说我把百无聊赖的幽情抛弃很久了?“闲情”,是说无聊的情绪,实际指爱情。用“谁道”二字加以逼问,那种藕断丝连、难割难舍的衷情就被托现出来了。于是,“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这一正面的意旨,自然就顺势而出。“春”是万物萌生的季节,也是春情复苏的时光。可是,这种春情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惆怅”。“还依旧”,表明抒情主人公追求的“闲情”,总没有个美满的结局,而是年复一年地被这种爱情的失意苦恼着、困扰着。那么,怎么对待这种撩人“惆怅”的“闲情”呢?“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这就是回答。“花前”承“春”而来。对花饮酒,以至喝得过量而感到难受,何况“日日”如此,常常烂醉呢。这就把那种难抛闲情、借酒浇愁的矛盾心情勾勒了出来。然而,即令如此,仍然执着不移,沉湎其中,甚至到了不惜对镜伤情、容貌憔悴的境地。“不辞”,这里有不顾的意思,刻画出宁愿为失意的爱情而憔悴的刻骨情思。

上片写甘为难割难舍的爱情所困扰的心境。冯煦说过:“翁负其才略,不能有所匡救,危苦烦乱之中,郁不自达者,一于词发之。”(〈阳春集〉序)可以想见,词人所写的这种苦恼的爱情,确有比兴之义。陈廷焯认为此词上片说的是:“始终不渝其志,亦可谓自信而不疑,果毅而有守矣。”又说:“可谓沉著痛快之极,然却是从沉郁顿挫来,浅人何足知之?”(白雨斋词话卷一)则将其言外之意、深致之情,透彻挑明,使我们窥见其清词丽采之中含蓄着的委婉情深的底蕴。

下片写沉思于如何改变这种苦恼状态的情景。首句承上片“春”、“花”而来,使得场景由春来花下转换到河堤小桥,开始描写纵目之所见:河边是一片丛生的青草,河堤有一排依依的垂柳。它们都是那样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而抒情主人公却为爱情的愁苦所缠绕,憔悴不堪,这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于是,“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便如冲决河堤的潮水奔涌而出了。“为问”,犹言问道;“为”,同“谓”。“新愁”,即指“每到春来”的“惆怅”。“何事”,为何。“年年有”,与“还依旧”前后呼应,着力强调。字里行间,充溢着抒情主人公备受“新愁”煎熬的痛苦和要求改变这种痛苦状态的激情。这是对甘心为失意爱情所苦恼的大胆怀疑,是对变“新愁”为相爱的强烈追求,是要摆脱“年年”痛苦的不可压抑的内心呼喊。在这种心潮起伏的内心呼喊声中,抒情主人公沉浸于不满现状、要求改变现状的深思缅想,他一个人久久地伫立在小桥之上,任凭春风拂袖;待他归来之际,月初的一弯月芽儿已经升起到平展的树林之上,向大地倾洒清辉了。末尾两句,以景结情,不仅展示了生动如画的画面,描绘出抒情主人公出神凝思、心潮难平的神态,更暗示了思想矛盾得到解决、决意于改变现状之后那种明朗、宁静的心境,语淡意远,余音袅袅。正如沈义父所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乐府指迷)此词结尾,可谓得之。

这首词,表面是写爱情的苦恼,实际是“托儿女之辞,写君臣之事”,表达了对南唐中主不能自强、自己又不能有所匡救而导致国事衰微的隐忧。语言清丽多采而不浓艳雕琢,写情深致含蓄而不委靡浅薄,这正是作者终于超出花间词派而开北宋一代风气的杰出之处。
猜你喜欢
  • 《无蝉不夏天》蔡世国散文赏析

    夏天最生动的标志应该是蝉鸣。从听到第一声蝉鸣,才确信,夏天真的来了。老家有三种体型大小不一但长相近似的昆虫,乡亲以其叫声为其命名。

  • 怎样学会文言文和古诗词(怎样学好文言文和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怎样学会文言文和古诗词,内容包括怎样学好文言文和诗词,怎么学好文言文和古诗,怎么样才能学好古文和古诗词啊,烦恼中。文言文我中学学得很好,高中就能用文言文写作文了。再平淡的故事,用文言文写出来,作文就是高分! 你对翻译头痛是吧?我给你点建议。 1.你要

  • 《芦花赏析》

    此诗从芦花生长的环境和态势开始着手描写。“夹岸复连沙”,写出了芦花近水岸边的生长之地,并写出了芦花的之盛,之茂。后一句“枝枝摇浪花”用一个比喻形象的描绘出了芦花之美,如流动翻滚的浪花一般。“月明浑似雪”一句写出了夜晚的芦花在月光的照耀下

  • 2月10日 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成立

    2月10日 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成立 : 2月10日,为准备迎击国民党军向陕北发动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陕甘宁人民解放军野战集团军。1947年2月,国民党军统率部为掩饰其军事上的失利,决定向陕北

  • “一二·一”昆明血案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达成的“双十协定”,曾给渴望和平的中国人民带来一线希望。但是,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使这一希望很快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国民党统治区的各界进步人士,越来越看清了国民党

  • 白居易《闲行》全诗赏析

    五十年来思虑熟,忙人应未胜闲人。林园傲逸真成贵,衣食单疏不是贫。专掌图书无过地,遍寻山水自由身。倘年七十犹强健,尚得闲行十五春。

  • 西方文学·恰佩克

    西方文学·恰佩克 捷克著名小说家、剧作家。18

  • 古代名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注释与译文

    【名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注释与译文]关汉卿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伟大戏剧家。他多才多艺,但不屑为元朝统治者服务,因而备受压抑、排挤和

  • 古代名句“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注释与译文

    【名句】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注释与译文]忽微,古代两个极小的度量单位,这里是细微的意思。所溺,指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的事物。这两句说:祸害常常是在细微的事情上积累起来的,聪明勇敢的人有好

  •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出处】唐李白《 登太白峰 》。 【意思】我愿乘那清风而去,飞行于那浮云之间。举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飞行似乎已无山峦阻碍。 【全诗】 《登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