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示儿·陆游》原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示儿·陆游》原文与赏析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为祖国奋斗了八十五年,为人民留下九千多首诗歌,给中华民族历史增添了光采。但他的一生是极不幸的,他一直呼吁抗金,却屡遭主和派的排挤打击。他百折不挠,总是盼望有一天能够听到祖国统一的喜讯,看到祖国统一的美景。他盼了几十年,终究未能实现这个理想,“砥柱河流仙掌日,死前恨不见中原”,“死至人所同,此理何待评?但有一可恨,不见复两京”(分见剑南诗稿卷卅七“太息”、卷卅八“夜闻落叶”)。这是他一生遗憾,一世遗恨。临终前,他仍然不曾灰心丧气,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此诗就是他杜鹃望乡、子规啼血的最后一声悲鸣,一篇意味深长的遗嘱。

示儿,给儿子们看。“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长江万古流,人生似白驹过隙,人一死,肉体与灵魂就停止运动,万事万物便失去联系,可以无牵挂了。对陆游来说, 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也就无法再谈了。因此诗的首句是普普通通的老实话,却又寄予着无穷的慨叹。第二句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死后只有一件事放心不下,感到沉痛,这就是生前没有看到祖国山河的统一。九州,据尚书·禹贡,大禹平水,分天下为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九州;后来泛指中国。北宋灭亡后,淮河以北大片土地被金国统治着,“九州”就不统一了。陆游始终咽不下这口气。“但”是“只”的意思,与前句“万”对照,突出“九州同”即“九州统一”是头等大事,来表达对祖国的深情至爱。爱和恨象阴电阳电一样不可分割,因此,这句又表达了他对误国殃民的求和派的无比憎恨。诗人在临死前也决不饶恕他们,表达出顽强战斗的精神。“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死无足惧,诗人十分超脱,他坚信正义定能战胜邪恶,爱国者必将击垮卖国者,主战终会压倒主和,总有一天祖国的部队会北上抗金,赶走奴隶主贵族,恢复中原,统一全国,尽管这一天自己是等不及了,但儿辈一定会看到,到那时家里祭祀时,千万别忘记把胜利的喜讯告诉我。乃翁,即你们的父亲。前面说:“死去元知万事空”,这里却说“家祭无忘告乃翁”,看似矛盾,实为曲笔。这情辞恳切叮咛周至的一嘱,将全诗加深了一层,把自己生前的信念、死后的遗恨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爱国热情更为炽烈!这嘱咐勉励后代牢记祖上心愿,为“北定中原”献出全部力量。深情的劝勉,是对中华民族后人的召唤,“成为南宋一代全民族的战斗号角,从而在我国诗歌园地里竖起了一面光辉灿烂的爱国主义旗帜”(朱东润陆游评传)。

短短四句,高度概括了作者伟大的爱国理想,笔调曲折有致,感情炽热如火,而又层层推进,从空漠到悲愤再到乐观,将个人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使对孩子的遗嘱上升为对整个中华民族后代的战斗遗言。境界开阔,风格豪放,显示个性,自创新调。不见死的悲哀,却见生的无限,颇能启发读者思索人生!明代郎瑛七类修稿说:示儿一首“有三跃渡河之态”。清代褚人获在坚瓠补集中也说:“有三渡河之意。”这首诗确有力透纸背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 《出生》 - 泰戈尔文学作品鉴赏

    《出生》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文学作品之一,通过描述出生的场景,表达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文章描绘了新生命的诞生和一切为之守候的动人情景,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生命的奇迹和美好。这篇作品呈现了对生命无限敬畏与赞美,并让人们思考人生本质和目的,同时也表达了希望与未来的憧憬。读完作品,不禁让人深深陶醉于泰戈尔的文笔和对生命的热爱,感受到了生命的宝贵与神奇。

  • 《哭孟浩然》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哭孟浩然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洲。题解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王维以殿中侍御史职知南选,途中路经襄阳。此

  • 吴融《溪边》

    吴融《溪边》唐山水诗鉴赏 吴融 溪边花满枝,百鸟带香飞。 下有一白鹭,日斜翘石矶。 这一首五言绝句,写诗人黄昏漫步溪边所见。开首便说: “溪边花满枝。” 以白描手法写出最先映入他眼帘的景象。“花满枝”

  • 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

    名言: 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 注释: 唯唯: 恭顺和应答声。谔谔: 直言争辩的样子。 句意: 众人唯唯诺诺, 还不如一个人的直言争辩。 出处: 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

  • 《满江红·倦客新丰赏析》

    上阕先以马周、苏秦、冯谖三个人物失意落寞的遭际自比,然后直摅胸臆,抒发不平:“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此二句看似寻常语,但却道破了南宋政治现实。宋高宗在位三十五年,是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后来的皇帝基本上一脉相承,多少仁人志士请

  • 《合欢花》咏合欢花诗赏析

    《合欢花》咏合欢花 合欢花系豆科落叶乔木,原

  •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 悄焉动容, 视通万里;吟咏之间, 吐纳珠玉之声; 眉睫之前, 卷舒风云之色; 其思理之致乎? 故思理为妙, 神与物游。

    名言: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 悄焉动容, 视通万里;吟咏之间, 吐纳珠玉之声; 眉睫之前, 卷舒风云之色; 其思理之致乎? 故思理为妙, 神与物游。 注释: 悄焉: 犹“寂然”

  • 顾春《早春怨·春夜》春夜朦胧景色词作

    此词写春夜的朦胧景色,温馨氛围,体现女词人细致入微的感受。其中并无春恨春怨,词气舒缓安详,当是在太清早期与夫君琴瑟友好、心境愉快时所作。

  • 黄爱华《稻池之谜》

    稻池之谜 稻池之谜大巴车在狭窄的乡村公路上来回退让、错车、让路,周身的汗,也在皮肤里钻来钻去,四个多小时的车程,风景却依然在心头的

  • 白居易《出斋日喜皇甫十早访》全诗赏析

    三旬斋满欲衔杯,平旦敲门门未开。除却朗之携一榼,的应不是别人来。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