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死桐·宋·贺铸》原文与赏析
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此词的调名原为鹧鸪天,又名思越人,而作者却把它易名为半死桐,其意乃取汉代枚乘七发中“龙门之桐,其根半死半生,斫以制琴,声音为天下至悲”,正在于抒发他对亡妻赵氏的深切悲思。
人生之悲,莫过于生离与死别。而作者所经历的,又是“头白鸳鸯失伴飞”的老年丧妻悲剧,所以越发悲上加悲,悲不自禁。词的上片,一上来就以悲天怆地的声调倾吐出了内心的苦闷:昔日与她一起在阊门过着虽然清贫、却又恩爱的生活,而今我从北方归来重过此地,却只觉人已去、物已非,故而禁不住会发出“同来何事不同归”的“无理”而“痴情”的自问。下文“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句,更进一步描绘了自身两鬓斑白、生趣索然的“自我形象”,和那老年丧偶、凄凉孤独的痛楚心境。
过片借用汉代挽歌“薤上露,何易晞”来兴起下文,引出“旧栖新垅两依依”的怀念之情。陶渊明归田园居有云:“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此处言自己回归州,无论是昔日同居的旧屋,还是安葬着亡妻的新坟,均足引起悼念她的依依深情而在对于往事的追忆中,最为铭刻于心的“镜头”则是南窗底下她为我点灯补衣的情景,故而末两句就“推出”了这样两句最为感动人心的句子来:“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此时,读者面前顿如出现了如此一幅画面:夜雨敲窗,一灯如豆,一位头白颓伤的老人,正在空床上辗转反侧、回首往事! 词情至此,已经推向“高潮”,故而作者也就戛然而搁笔。然而它的“哀情余思”却并不就此“结束”,仍旧久久地萦绕着读者的心头,使他们无法保持平静……
在我国文学史上,“悼亡”之作并不少见;但象贺铸这样情真深意的佳作,其实并不太多。尤为难得的是,它所抒写的乃是一种“贫贱夫妻”之间的真挚感情,故在旧时代的知识分子中间特别容易获得“共鸣”。所以其文虽然质朴无华,其艺术效果却是十分感人的,堪与东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称为宋代悼亡词中的双璧。
-
武昌老人七十馀,手把庾令相问书。自言少小学吹笛,早事曹王曾赏激。往年镇戍到蕲州,楚山萧萧笛竹秋。当时买材恣搜索,典却身上乌貂裘。古苔苍苍封老节,石上孤生饱风雪。商声五音随指发,水中龙应行云绝。曾将黄鹤
-
輪盤: 又叫“歐式輪盤”(European roulette)。流行於歐洲的一種賭博,指有三十七個號碼的輪盤零至三十六。將一小滾珠擲入一轉動中的輪盤中,轉動停止後,滾珠所在的位置所標示的號碼即是中彩號
-
我有辞乡剑,玉峰堪截云。襄阳走马客,意气自生春。朝嫌剑花净,暮嫌剑光冷。能持剑向人,不解持照身。 作品赏析襄阳:一作长安。---------------------------------------
-
【原题】:言老自云堂携十六大士画像见过与世间传写者不同惊喜赞叹因成二偈
-
[苏联]约维斯大林 这场反法西斯压迫者的全民卫国战争,不仅要消除我国面临的危险,还要帮助那些在德国法西斯主义枷锁下的欧洲各国人民。在这场解放战争中,我们不是孤立的。 【演讲词】 同志们!公民们!兄弟姊
-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风的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风的古诗1【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
隔浦爱红莲,昨日看犹在。夜来风吹落,只得一回采。花开虽有明年期,复愁明年还暂时。
-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出处】唐崔颢《 行经华阴 》。 【意思】请问那路边追求名利的人,何不在这儿学习长生之术呢? 【全诗】 《行经华阴》 .[唐].崔颢.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
-
衔悲上陇首,肠断不见君。流水若有情,幽哀从此分。苍茫愁边色,惆怅落日曛。山外接远天,天际复有云。白雁从中来,飞鸣苦难闻。足系一书札,寄言难离群。离群心断绝,十见花成雪。胡地无春晖,征人行不归。相思杳如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