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陈子龙《秋日杂感(其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陈子龙《秋日杂感(其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陈子龙

秋日杂感(其二)

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

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

见说五湖供饮马,沧浪何处著渔舟?

作者简介陈子龙(1608—1647年),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江苏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清兵陷南京,他联络太湖民众武装组织,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被公认为“明诗殿军”。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题解清兵攻入江南后,陈子龙在苏州、松江一带联络当地武装抗清,作战之余,作秋日杂感十首,本诗为其中之二。

简析秋日杂感实为一首秋日悲歌,唱出了诗人万千悲痛与感伤。它形象地表明诗人对故国山河深深的眷恋,对惨遭杀戮百姓的同情。全诗沉郁顿挫,哀惋动人,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愤懑和沉痛。

猜你喜欢
  • 《苏子瞻哀辞赏析》

    首联“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从人石俱贬写到石存人亡,一开头就具有强烈的感伤色彩。诗人从“石”入手,自然浑成。石存人亡的衬托,突现了苏轼的不幸。当年,苏轼被贬南方,这块心爱的玩石,随其同往,可谓同病相怜;而如今人去石存,大有人不如石之慨

  • 白居易《池上竹下作》全诗赏析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作品赏析【注释】: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七律《池上竹下作》作于

  • 《弹铁歌》情诗三百首赏析

    弹铁歌 作者: 袁明仁 【本书体例】

  •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在春天江边花儿开放的早上,或在秋天 明月高悬的夜晚,我常常一人倒酒独饮。 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孤独伤感之情。

  • 杜甫《负薪行》全诗赏析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堪咨嗟。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面妆首饰

  • 〔德国〕H·伯尔《莱茵河》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德国〕H·伯尔 【原文】: 莱茵河是男性的

  •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出处】唐沈佺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独不见 》 【意思】流黄: 褐黄色的绢。这里是指帷帐。句意: 无人能见少妇的独处寂苦,含愁不寐,而明月照进帷帐,更使深闺

  • 威斯克,阿诺德作品分析

    【生卒】:1932—【介绍】: 英国“愤怒的青年”*剧作家。其父是俄国难民,母亲是匈牙利人。他在一所公立学校就学,毕业后在一个家具制造

  • 《懊侬歌·江陵去扬州》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懊侬歌·江陵去扬州 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 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大凡羁旅之士,不论情况如何不同,总不免产生异地思归之情。表达这种思归之情的诗作风格迥异。或悲词缠绵,或雄词豪放。这首诗,初读起来

  • 九十年代中学语文中的古诗词(寻80~90年代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九十年代中学语文中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寻80~90年代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寻80~90年代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把初中语文所有的古诗词列成一张表,谢谢帮忙。咏鹅唐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画唐 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静夜思唐 李白床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