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铁歌》情诗三百首赏析
弹铁歌
作者: 袁明仁 【本书体例】
【原文】:
长铗归来乎(1),食无鱼。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2)。
【鉴赏】:
弹铗歌,又名长铗歌(诗纪),是战国著名策士齐人冯谖所歌。
战国策·齐四云:“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最粗劣的饭菜)。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照……样子)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此段史实,在史记中也有大同小异的记载。只是加了一句:“于是孟尝君不悦。”
战国时期,阶级斗争异常激烈,社会结构急剧变化。一些封建贵族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有时也为了加强国家的实力,以求在各国间的斗争中争雄,便积极招致人材,大养门客。当时以养士出名的有魏信陵君无忌,赵平原君赵胜,齐孟尝君田文,楚春申君黄歇,称为“战国四公子”。他们都以收养门客、礼贤下士闻名天下,所以足智多谋之士,以至于击剑扛鼎之流,鸡鸣狗盗之徒,都争相投靠在他们的门下,人数各达三、四千之多。他们中间有些人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为主子出谋划策,频出奇计,确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冯谖就是其中一个佼佼者。
孟尝君,名田文,齐湣王时为齐相,封于薛,号叫孟尝君。从上引文字可以看出,冯谖是在贫穷至极,难以自存的情况下“闻孟尝君好客,蹑履而见之”(史记)的。这本身就跟苏秦、张仪之流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来猎取功名富贵的做法迥然有别。孟尝君首先要“试材”,但出人意料的回答却是既“无好”,又“无能”。这样的回答,倒正说明了冯谖并不需要吹嘘,他胸有大志,腹有良谋,却含而不露,故作平庸之态。三千食客中,如此者想来绝无仅有。这也跟那些夸夸其谈、自我标榜的食客截然不同。这个情节,一方面似乎高深莫测,让人难以捉摸,一方面正是着意表现冯谖不卑不亢、异乎常人的奇特风采。当时,孟尝君以贵族特有的无所谓的态度“笑而受之”。非常清楚,冯谖在未正式作门客以前已为孟尝君所轻视。由于主子“笑而受之”,冯谖在作客中受到冷遇也就注定无疑了。果然,善于察颜观色的奴才们从主子的表情上得到了启示,于是“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从来至孟尝君家到初作门客,奴才们用“笑之”、“恶之”的态度投给他以轻蔑、鄙视的目光;孟尝君那轻视、鄙夷的口吻,数千食客的庸碌无能,这一切激起他内心的不平之感,于是他借弹铗而歌,来抒泄怀才不遇、贫士失职的勃郁之气,给我们留下了著名的弹铗歌。
冯谖身无长物,唯有一剑。剑而人,人而剑,合二而。弹铗即弹剑,弹剑即呼人,借代迭用,颇为新奇。
歌词共三层。第一层直抒不平,在生活上表达的不满是“食无鱼”。第二层,直抒不平,在生活上表达的不满是“出无车”。第三层,直抒不平,在生活上表达的不满是“无以为家”。列士传云:“孟尝君厨有三列。上客食肉,中客食鱼,下客食菜。”冯谖既“无能”、“无好”,自是下等客了。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冯谖不甘居于人下,又羞于启齿,所以他就用“弹铗作歌”的奇特方式表示自己的抗争,提出自己的不满。他三次作歌,这就与“无好”、、无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因为他有才能,才不象一般浮浅俗士动辄在人面前自我炫耀;正因为他自信会对孟尝君能有大的贡献,所以才敢接二连三、得寸进尺地提出高于其他门客的生活要求。古文观止编者评:“冯谖既曰无好无能,所责望于人者,较有好有能者更倍之,大是奇事。孟尝君亦以为奇,即姑应之,实非有意加厚冯谖也。”说得一点没错。
从写法上看,三层歌辞,意思相关,复沓重唱,层层递进。而且重复中有变化,变化中有重复。这显然是受到诗经民歌章法结构方式的影响。文中写动作是弹剑、弹铗、弹剑铗,三样写法;歌中写生活上的不满是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三种要求。直白其事,直抒其情。三次作歌,回还往复,既有寒士辛酸悲凉之情的表露;又有奇士豪迈自信之慨的抒泄。感慨深沉,自有一唱三叹之妙。
李东阳麓堂诗话云:“古歌词贵简远。……弹铗歌止一句,亦自有含悲饮恨之意。”语言简洁而意味愈长,确是此歌又一大特色。
后来,冯谖果然身手不凡,他以自已杰出的才识帮助孟尝君赦债市义,收买民心,经营了“三窟”,使田文在齐国权力交替的局势中首先恢复了相位,继而巩固了权位。这更突现了冯谖过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才干。战国策作者在冯谖客孟尝君一文末尾赞叹说:“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此话虽言过其实,但也不是无稽之谈。
-
岩栖木石已皤然,交旧何人慰眼前。素与昼公心印合,每思秦子意珠圆。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台阁山林本无异,故应文字不离禅。
-
作者: 张毅蓉 【本书体例】
-
诗题名曰《山店》,实际上那行人尚未见到“山店”的屋宇茅舍,更没有下榻在“山店”,“山店”与行人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尽管这样,它在行人的心中已经点燃了希望之光,激起了难以抑制的向往之情。 走在平原上,视野开阔,目力所及,远近距离心中亦
-
【原题】:伯骏同官以仆祷雨龙渊屡效百里荐岁熙和官曹无事作诗见宠辄次韵奉酬一首
-
【原题】:讲官沈大监献东宫米字回赐笔墨因作小诗以求墨
-
【原题】:姚和中母夫人年八十二殊增独无之叹因遗小罂使归为寿副以一绝
-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①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②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③ 。亭长告余曰: “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伤心哉,秦欤?
-
这是一首纪行述怀之作。诗写旅途所见,刻画了江南初夏的田园风光,描述了恬淡闲适的行旅生活,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闲适容与的心情及随遇而安的处世观,每联以两句分写两个侧面,合成一层意思,相互衬托,得体物抒情的真趣。 起句“花枝已尽莺将
-
《曹刿论战》散文篇名。见《左传·庄公十年》。题目为后人所加。叙齐、鲁长勺之战战前,曹刿请见鲁庄公,通过分析国情,肯定庄公取信于民可以一战。
-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