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
【题 解】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大军20万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全诗的主题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练。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情、发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本诗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毫无概念化的感觉。诗歌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矛盾双方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自然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洗练,全诗120个字,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另外,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不仅便于在叙事中抒情,而且使事件本身显得更加逼真,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极为自然,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既富于深刻的感染力,又增强了诗的真实感。
-
田家春事起,丁壮就东坡。殷殷雷声作,森森雨足垂。海虹晴始见,河柳润初移。予意在耕稼,因君问土宜。
-
此词开头“送人犹未苦,苦送春、随人去天涯”三句下笔点题:暮春送人。二个“苦”字连用,点出送别的悲伤:词人在苏州仓台为幕僚,送别友人是常有的事,还不觉特别悲苦,但在此暮春季节,风雨送春归之时,友人向着天涯远去,心中顿时生出复杂的、莫名的、
-
上学的时候,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经典短篇文言文及翻
-
忆昨夹钟之吕初吹灰,上公礼罢元侯回。车载牲牢瓮舁酒,并召宾客延邹枚。腰金首翠光照耀,丝竹迥发清以哀。青天白日花草丽,玉斝屡举倾金罍。张君名声座所属,起舞先醉长松摧。宿酲未解旧痁作,深室静卧闻风雷。自期
-
1.镜子的魔术 你猜我认识的是谁 她是一个,又是许多个 在各个方向突然出现 又瞬间消隐 她目光直视 没有幸福的痕迹 她自言自语,没有声音 她肌肉健美,没有热气 她是立体,又是平面 她给你什么你也无法接
-
狨掷寒条马见惊。
-
《这一天我满三十六岁》 拜伦 这颗心既不再激动别个, 它也再不该激动起来; 但是,尽管没有人爱我, 我还是要爱! 我的岁月似深秋的黄叶, 爱情的香花甜果已凋残; 只有蛀虫、病毒和灾孽, 是我的财产!
-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2) , 千里江陵一日还 (3) 。 两岸猿声啼不住 (4) , 轻舟已过万重山 (5) 。 【注释】 (1)题名又作《白帝下江陵》《下江陵》。早发:清晨出发。白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初三古诗词加点字解释,内容包括谁知道初三上的语文古诗解释,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和加点字翻译一般占几分,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弈秋(弈):2.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心)(鸿。[观刈麦] 白居易 【读音】刈(yì) 【原文】: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
-
开头两句写诗人临别时那种长期飘泊异乡的惆怅孤独之情。“客心”谓异乡作客之心;“百念”,谓百感交集。何逊一生仕途并不亨通。他先在扬州刺史、建安王萧伟幕中掌记室,“后荐之武帝,与吴均俱进俸。后稍失意……自是疏隔。”(《南史》本传)遂迁安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