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宫·元稹》原文与赏析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内(今河南省洛阳市)人。早年家贫。十五岁明经及第。唐宪宗时任右拾遗、监察御史等职。穆宗时一度出任宰相。文宗时任武昌军节度使,暴疾卒于任所。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世称“元白”。有元氏长庆集。
这首诗写的是白头宫女的痛苦遭遇,代宫女倾诉了不尽的哀怨之情。
白居易写过上阳白发人诗,“上阳白发人”就是“白头宫女”。这些宫女在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就是四十多年, 白发满头,煞是可怜。元稹的行宫,以短短的二十个字,概括了宫女一生的辛酸。
“寥落古行宫”:“寥落”,空虚、冷落。“行宫”,皇帝出行时暂住的宫殿。这首句,指明地点。这古老的行宫,从“寥落”的环境中,让人们看出了它活象一座人间牢笼。这里没有弦管笙琶之声,没有喧歌起舞之娱,一切都显得那么沉寂!第二句“宫花寂寞红”,指明季节。宫中红花盛开,春意融融,但好景无人观赏,则更增添了“寥落”的气氛。花事正旺,却不显繁华,那分外给人们以萧索的印象。第三句“白头宫女在”,点破了宫怨之意。这些宫女年少时色貌如花,被选美入宫后,悲凉地度过了朝朝暮暮的生涯,如今竟成了“白头人”, 岂不令人可叹!而在宫中红花的映衬下,她们青春的消逝,越发叫人感到可悲!最后一句“闲坐说玄宗”,刨根露底,使人豁然大白,才知这些上了年纪的老宫女,进宫于玄宗天宝末年。由于长期幽闭深宫,连时代岁月的变化也不了解,在无聊之中,闲谈的依然是几十年前的旧事,可谓凄绝!
全诗写得十分简炼,意味却隽永深长。这正如宋·洪迈所称道的:“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容斋随笔卷二)。元稹写此诗,固然是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忍,表示了对宫女命运的同情,另外还隐寓着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
-
《淮南子》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 全文、注释、鉴赏
〔说林训〕 太山之高 ① ,背而弗见;秋毫之末 ② ,视之可察。 〔注释〕 ① 太山: 即泰山。 ② 秋毫: 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鉴赏】 此语出自《说林训》。泰山虽然
-
《梅花·残梅》咏梅花诗鉴赏 惠洪残香和雪隔帘
-
鲍泉 经植宜春馆,霍靡上兰宫。 片舒犹带紫,半卷未全红。 叶疏难蔽日,花密易伤风。 佳丽新妆罢,含笑折芳丛。 鲍泉为梁元帝时官吏与诗人,曾为梁元帝侍臣。梁元帝喜爱蔷薇花,在竹林堂中栽培天下名种,如康家
-
该诗写思妇怀念丈夫的怨情,虽然寄寓了作者对唐中宗的思念,但不是实写自己,而是摹想之作。思妇住在江南洞庭湖边,丈夫远在蓟北。这样安排构思巧妙。首句既点明时令和地点,又化用楚辞“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中间两联对仗极工,末联点题。钟惺评此诗
-
张榘《念奴娇》张 榘 张 榘 三闾何在 ① ,把离骚细读,几番击节 ② 。蓠蕙椒兰纷江渚 ③ ,较以艾萧终别 ④ 。清浊同流,醉醒一梦,此恨谁能说。忠魂耿耿 ⑤ ,只凭天辨优劣。 须信千古湘流 ⑥ ,
-
袅袅啼虚壁,萧萧挂冷枝。艰难人不见,隐见尔如知。惯习元从众,全生或用奇。前林腾每及,父子莫相离。 作品赏析鹤注依梁氏编在大历初夔州作。《西阁曝日》诗:“流离木杪猿。”又《上后园》诗:“瘴毒猿鸟落。
-
上浔阳还都道中作昨夜宿南陵,今旦入芦洲。客行惜日月,崩波不可留。侵星赴早路,毕景逐前俦。鳞鳞夕云起,猎猎晚风遒。腾沙郁黄雾,翻浪扬
-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
-
西方文学·劳伦斯 英国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和
-
短篇小说。鲁迅著。发表于1924年5月。作品描写辛亥革命时期一个知识分子吕纬甫的前后变化,反映在黑暗社会的迫害下一部分曾经倾向革命的知识分子悲观、消沉的历史现象。吕纬甫原是个敏捷精悍、热心变革社会的青